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6 JUN 2025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埔鹽頂瓜瓜食農體驗活動 彰化縣農會6月14日結合埔鹽鄉佳和農場辦理2025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埔鹽頂瓜瓜食農體驗活動,現場除進行小黃瓜離地栽培解說、搖滾水果及小黃瓜盆栽DIY外,還帶領現場的大、小朋友一起體驗小蕃茄及小黃瓜採果樂。佳和農場陳國鎮場主為第二屆百大青農,回家務農後,步步踏實勤耕福田,溫室由一棟擴大經營成五棟溫室,另創佳和農場品牌生產安全高品質優質蔬果供應消費者,產品皆通過吉園圃安全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無農藥殘留驗出,為消費者安全把關。 發布日期: 114-06-14 更新日期: 114-06-2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5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蜂蜜太空人食農體驗活動 彰化縣農會6月7日結合社頭鄉東興蜂場辦理2025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蜂蜜太空人食農體驗活動,現場除進行蜜蜂導覽解說、蜂蜜冰淇淋及蜜蜂糧食DIY外,還帶領現場的大、小朋友一起體驗與蜜蜂近距離接觸。東興蜂場養蜂已三代,從1960 年第一代開始迄今超過 60 年,除鑽研養蜂技術外也積極參加養蜂協會舉辦全國蜂蜜評鑑比賽及彰化縣國產龍眼蜂蜜評鑑比賽,屢屢獲得佳績,現今養蜂技術已經傳承到第三代周沛鴻青農,於2020年將品牌分為東興蜂場與就是蜂蜜,2022年創辦蜂遊趣體驗營推廣食農教育。東興蜂場專注於生產,蜂遊趣體驗營推廣食農教育與環境永續,就是蜂蜜在市場與大家分享安心、健康、甜蜜。 發布日期: 114-06-07 更新日期: 114-06-2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5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紫耀大村食農體驗趣活動 大村鄉農會6月7日結合在地葡萄產銷班辦理2025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紫耀大村食農體驗趣活動,現場進行葡萄小學堂及葡萄果汁DIY等,並帶領參加的大、小朋友至葡萄園體驗採果趣。 發布日期: 114-06-07 更新日期: 114-06-2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5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瓜田玉地二水趣活動 二水鄉農會6月7日結合蔡家果園與董坐石硯藝術館辦理2025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瓜田玉地二水趣食農活動,除進行果園導覽解說、水煮雙色玉米、古早味絲瓜麵線及玉米葉娃娃DIY 活動外,並帶領參加的大小朋友採果體驗及參訪董坐石硯藝術館。濁水溪古稱為螺溪,因溪名直接取為螺溪石,螺溪石,石質細緻,雕琢成硯為書房案上好作品。硯雕大師董坐,於二水市區成立「董坐石硯藝術館」多年來推廣二水石硯不遺餘力,擁有九十餘年歷史的三代硯雕世家,一家人對石硯創作極為堅持,對藝術文化的推廣更為積極。 發布日期: 114-06-07 更新日期: 114-06-2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第3屆首惜廚師甄選縣內初賽說明會暨工作坊 為推廣惜食理念與環境教育,澎湖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於5月3日周六上午於馬公市光榮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第3屆首惜廚師甄選」縣內初賽說明會暨工作坊,吸引35位對料理創作與推廣惜食理念具有熱忱的民眾參與,一同為澎湖注入環保與飲食永續的新力量。本場活動邀請兩位具有豐富經驗的講師進行專題分享。首先由大享食育協會資深研究員陳儒瑋,分享該協會多年辦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歷程與經驗,並肯定澎湖參賽者歷年來擅長融合地方特色並屢獲佳績。陳儒瑋鼓勵大家以澎湖特有食材為靈感來源,結合當地特色與低碳理念,打造專屬於自己的惜食佳餚。緊接著,由「年年有鰆」創辦人巫佳容老師,分享其團隊六年來在澎湖推廣食魚教育的點滴。從認識魚、處理魚、到實際料理與品嚐,規劃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重新認識「澎湖的魚」,強化在地食材的價值感與文化連結。巫佳容表示她是由台中移居澎湖的「新移民」,但她卻發現澎湖孩子對魚類的認知其實與本島無明顯差異。而透過團隊的教學活動,學生認識了澎湖在地多樣的魚種,畫出的魚不再只是千篇一律,而是有長有短、有圓有方,並且更加認識原來澎湖具有豐富的海洋生態,更加了解家鄉的價值。兩位講師皆強調,推動惜食、環保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觀察與靈感累積。不論是否參賽,只要開始動手做惜食料理、設計教案或向親友分享惜食觀念,都是珍貴的行動與轉變。澎湖縣政府環境保護局表示,本次「首惜廚師甄選」活動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結合環境教育、文化傳承與飲食創意的行動號召。縣內初賽報名將開放至5月27日,活動分為「惜食料理食譜組」與「惜食教案組」,優勝者將代表澎湖參與全國性的比賽,角逐高額獎金與榮譽,期盼有更多民眾一同響應,共創惜食新食代。 發布日期: 114-05-03 更新日期: 114-06-19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澎湖縣政府 2025魚苗放流活動-響應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台電公司與澎湖縣政府響應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2日),今天聯手在龍門等海域放流魚苗與蝦螺等逾80萬尾、顆,是近來放流規模最盛大一次,以實際行動豐裕漁業資源、守護海洋。縣政府參議洪棟霖表示,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尤其今年將海洋科學、海洋經濟與海洋保護列3大重點工作,期盼全民以行動一起好好保護海洋。今天放流魚苗,都是篩選在澎湖海域適合放流品種,其中斑節蝦50萬尾最多,其次是草蝦25萬尾、黃錫鯛6萬尾、虎斑烏賊3萬尾、水晶鳳凰螺2萬顆、嘉鱲1萬和象牙鳳螺1萬、馬糞海膽1500顆等,分別由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與屏東養殖場所培育,是澎湖近來放流規模最為盛大一次。 發布日期: 114-05-13 更新日期: 114-06-19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澎湖縣政府 湖口瓜瓜節好客園區登場 邀民眾品嘗在地生產好滋味 新竹縣湖口瓜瓜節產業文化活動今(14日)起一連兩天在好客文創園區舉行,現場除有販售農產品,還有主題大南瓜展示區、南瓜疊疊樂、精彩多元藝文表演等活動,並設置闖關遊戲區及客家美食區等,吸引許多民眾共襄盛舉,一起品嘗新鮮瓜果。副縣長陳見賢邀請民眾踴躍採購瓜農辛苦耕耘的成果,也期望藉由農會舉辦的活動,吸引更多民眾認識在地生產的瓜果。農業部農村水保署署長李鎮洋、湖口鄉長吳淑君、新竹縣農會理事長陳耀雄及湖口鄉農會總幹事周星江等人均出席活動。副縣長陳見賢感謝農業部長官對新竹縣農業的支持,不僅出席各鄉鎮市農會辦的活動,也大力的補助。副縣長陳見賢表示,湖口鄉為新竹縣第三大鄉鎮市,也是全國人口最多的鄉,湖口鄉以農業為主,全鄉土地總面積為58.43平方公里,其中農業耕地面積約1900公頃,農產業以稻米為大宗,面積約1000公頃,每年外銷到日本的稻米約1200公噸。其次為茶葉與油茶,約50公頃,而湖口鄉瓜果類作物栽種面積約20公頃,包括哈密瓜、西瓜、南瓜與美濃瓜等,每年6月初陸續採收,儘管今年3、4月受下雨影響,瓜果產量略有減少,不過品質依然優異,邀請民眾周末大朋友帶小朋友一起參與瓜瓜節,來看看土樓,認識瓜果。農業處表示,2天的展售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包含農產品展售區,展售在地特色農產品如鳳光西瓜、甜美人西瓜、哈密瓜、栗子南瓜、玩具觀賞南瓜、地瓜餅、芋頭餅及蜂蜜產品。主題展示區展示大南瓜,最重的為458斤重的亞歷山大品種大南瓜,最小的迷你南瓜僅150克;舞台表演區安排「好客戲曲團」及街頭藝人演出,還有魔術秀、特技舞蹈與陀螺表演,客家美食區則提供各式客家特色小吃。另外,現場也規劃趣味競賽活動,如「南瓜疊疊樂」、「頂呱呱比賽」等親子互動遊戲,及融合農業知識與趣味挑戰的闖關遊戲區。民眾試吃並採買新鮮瓜果,現場人潮滿滿,氣氛熱鬧。 function ShowImg(){ $('.list-pic.pic-download').find('img').click(); } 發布日期: 114-06-14 更新日期: 114-06-19 新竹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新竹縣政府 珍惜每一口 減碳愛地球! 用惜食行動愛護我們的地球 為響應聯合國2030前減少50%食物浪費的目標,花蓮縣環保局舉辦「114年花蓮縣『首惜廚師』惜食料理食譜暨教案徵選活動」,一起將食材價值最大化,打造臺灣料理新境界!各組前3名除獎金外,第1名還能代表花蓮縣參加北部分區賽,分區賽前2名將前進臺南參加全國賽!用美味料理來愛護地球,一展廚藝與創意。甄選活動分為「惜食料理食譜組」和「惜食教案組」,在「惜食料理食譜組」甄選活動分為初審及複審2階段進行,花蓮縣參賽組數共46組,初審已於6月11日書面評選出前6組,這6組以花蓮在地的原住民飲食特色文化為創作發想,融合在地特色創作出具有無國界時尚感的料理,也有作品強調與在地小農合作並以創新料理手法,碰撞出全新的美味!入選者將於7月12日於花蓮縣上騰工商進行現場烹調,用實作方式選出優勝者,並針對廢棄食材進行秤重作為額外加分項目,廢棄食材愈少,加分愈多。在「惜食教案組」中,現場依繳交資料進行教案演練,教案須以4小時為設計,並結合10項惜食行動,希望透過課程,帶領民眾更加瞭解惜食的重要性,各組前3名者皆可獲得獎金及獎狀。「惜食料理食譜」組第一名將代表本縣參與8月24日北部分區賽,分區賽獲前2名可於9月27日前往臺南參加全國決賽;「惜食創意教案組」第1名則代表本縣於環境部參與8月16日(六)全國總評比暨頒獎典禮。縣長徐榛蔚表示,「淨零綠生活」是臺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而惜食是實踐綠色生活的重要一環。花蓮縣一直以來都以保護環境、倡導永續發展為使命,惜食不僅是對環境的關懷,更是一種道德和生活態度的體現,惜食不僅能減少食材與金錢的浪費,還能減少碳排,進而減輕地球的負擔。每一個創新的惜食食譜及惜食教案都是對地球的關愛,期望從廚師、教師到學生,大家都能一起成為惜食行動的推動守護者!。 發布日期: 114-06-14 更新日期: 114-06-19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府攜手米其林餐廳「永續飲食的環島馬拉松」農廚參訪 限期重磅推出臺東主題盛夏饗 臺東縣府攜手米其林餐廳「永續飲食的環島馬拉松」農廚參訪 限期重磅推出臺東主題盛夏饗臺東縣政府近日攜手米其林餐廳舉辦「永續飲食的環島馬拉松」農廚參訪活動,有30組來自臺東的慢食料理人、農漁生產者參與,共拜訪5間具有指標性與慢食實踐精神的餐廳(三間米其林綠星餐廳,兩間米其林入選餐廳),高達七位主廚熱情款待與分享交流,活動圓滿落幕,並將限期重磅推出臺東主題盛夏饗宴。臺東縣政府指出,活動以「跟著慢食臺東用永續風味環島」為主題,從臺東出發,橫跨臺北、臺中、高雄三地,以料理為語言,探討在地食材、文化風土與永續思維的多重面向,展開一場味覺與理念並進的永續之旅。此次活動計參訪包括臺北小小樹食:米其林綠星餐廳,新場域山物所百年日式町屋內的蔬食代表。臺北EMBERS:米其林綠星餐廳,深度詮釋臺灣在地食材多樣性與海洋永續。臺中TU PANG:95% 全臺灣食材,以時令節氣與飲食文化為核心的料理。臺中好菜Küisine 國光店:回歸料理本質的臺灣家常味,並邀請當地多位合作主廚共同交流,以及高雄La One 餐廳烘焙:米其林綠星,法餐融合臺灣食材的優雅展現。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活動從主廚如何菜單發想設計、到廚房環境設計與管理、食材特色掌握與烹煮間取得風味平衡、以及整體綠色餐飲、永續思維實踐等等進行深度的共同探究,每一餐除了味蕾與身心的滿足,參與者都是筆記滿滿並與主廚、經營者熱切交流。同時有別於單純參訪,本次活動設計「食材提前輸出推廣」的跨域合作模式,將臺東優質食材在參訪前提供主廚認識、選用、並在菜單中融入創作,所以每一間餐廳當天所品嚐的菜單,也都是獨一無二的臺東限定版本。小小樹食主廚徐天麟以山林為主題,運用臺東野菜等推出一款冷麵套餐,九成是來自臺東食材,該套餐將配合這一季山物所0Km「山沐季」持續供應到九月底,也透過農業處媒合有機友善的生產者,實質促成主廚長期選用臺東食材,支持臺東農友的收入。EMBERS主廚郭庭瑋則以當季的「雜魚學」套餐款待臺東朋友,並將其中的食材置換成來自臺東成功的傘旗魚、海端鄉當季的水蜜桃、知本山泉水養殖的黑鰻、以及東海岸海水養殖的白蝦等,強調「每一條魚都是重要的」,來重新詮釋永續海洋飲食的精神。臺中TU PANG 地坊主廚曾多次到訪臺東,也參與過臺東慢食節,也特別在菜單中表達他對臺東慢食社群的想法,也將白旗魚、龍葵以及少見的眉毛豆食材發揮在前菜和主菜中,並再三強調臺東食材風味優良,不需要過度調味,也帶給他做菜靈感。好菜餐廳以中式料理為基礎,主廚白泓璟特邀祥戎華主廚陳戎琔與麵廊主廚白家豪共同設計菜單,運用臺東在地食材,融合港點、粵菜與川菜手法,展現食材多樣性與永續精神。三位主廚不僅精心備餐,更準備主廚簡介與菜單說明,讓賓客深入了解料理背後的理念與食材故事。現場互動熱烈,餐飲同業與生產者交流熱絡,充分展現產地與餐桌的緊密連結。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動慢食文化的LAONE CAFE主廚簡天才,自2014年起便與臺東慢食保持緊密合作關係,始終是慢食理念的重要實踐者與推廣者。選用崁頂的小米、關山的米、成功的白旗魚、都蘭的海水白蝦等臺東在地食材,透過簡師傅巧思與技藝的轉化,每一道料理不僅保留了食材最純粹的風味,更賦予其全新詮釋,不僅是一場味蕾饗宴,更是一段認識臺東、連結土地與文化的旅程,完美展現慢食精神的核心價值。臺東縣政府期以這次交流為開端,除展現出臺東慢食多年累積的推動能量外,更透過跨縣市串連,擴大全臺永續餐飲與食農教育的交流網絡,為臺灣慢食與永續飲食未來注入更多靈感與行動力,以及經濟上實質的支持,回頭也澆灌臺東每一位料理人及農友。如果慢食是一場從土地出發的味覺行動,這趟旅程,正是用雙腳丈量靈感、用舌尖採集創意的實踐之旅。 發布日期: 114-06-14 更新日期: 114-06-19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縣政府 嘉義市志航國小「世界早餐」交流再進化在餐桌上跨越太平洋品味國際教育的深度與溫度 嘉義市志航國小與美國加州 Alice Birney Elementary 小學再次攜手,於114年6月6日展開一場充滿創意與文化深度的國際教育活動──「世界早餐分享交流會(Breakfast Around the World)」。這項活動不僅延續兩校多年的姐妹校合作情誼,更透過學生親手實作、語言互動與文化反思,展現了國際教育的真實力與教學熱情。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與美國加州洪堡郡之間的教育連結相當深厚,透過每年專案計畫,姐妹校得以共備教學課程,讓兩地學生在不同時區能學習到同一個主題,意義深遠。志航國小鄭宛鈺校長表示,我們不只是分享食譜,而是透過食物的準備、製作與分享,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學會理解、尊重與回應他人的文化。今年活動的設計從發想到實作歷經幾個月準備,學生們從介紹自己家鄉早餐、錄製教學影片,到親手製作姊妹校分享的料理,再到視訊中分享體驗,歷程充實而感動。本次活動由兩校教師共同規劃,學生們各自錄製介紹家鄉早餐的影片,並製作食譜,當日視訊交流時,再製作對方的料理,並一同享用、分享感受,展開一場從「食物」延伸至「文化」的跨國對話。志航國小雅雱老師表示:「我們讓學生回家與家人共煮料理,再錄影選出代表,不只是提升孩子廚藝,更創造親子共學的美好回憶。有位學生回家煮粥給爸爸吃,爸爸特地去買肉鬆,請她再煮一次,孩子滿臉成就感!」劉苡勤老師也感性表示:「文化不是從課本讀來,而是從生活裡體會。學生在做鬆餅時一開始不太熟悉,但合作中逐漸找到節奏,食物也成為與世界對話的橋梁。」楊慶宏老師表示:「交流食譜真的充滿挑戰,看著學生從無到有的產出,最後和美國小學視訊分享,看得出學生是很有成就感的,也學習到不同文化的生活習慣」。余沛晴老師表示:「班上的學生非常喜歡香蕉麵包,開心能把蛋餅作法分享給美國學生。英語老師憶君則指出:「做中學的方式很適合國小學生,孩子們在交流中自然培養了文化理解與國際素養。」在活動中,孩子們展現出令人驚艷的觀察力與反思,學生蕎妤表示:「我們做的炒泡麵加了蝦仁、高麗菜、胡蘿蔔,是台灣味道。希望對方喜歡!」學生宥任說:「我原本以為要做台灣的早餐,後來才知道要做美國的火腿起司塔,雖然有點緊張,但跟對方互動很開心!」學生吳奕萱說:「對方會說中文『認識你很高興』,雖然音不太準,我們也教他們怎麼說!」同班的魏可諠麗說:「原來他們沒有回家作業,而且吃的比我們甜!我很驚訝!」學生黃斯暄則說:「我們的早餐比較清淡健康,美國的果昔跟香蕉麵包味道新奇,是全新的感受。」同班的陳宥晴表示:「我負責煎蔥蛋,提前練習過幾次。美國的果昔很清爽,喝起來像電影場景!」在這次交流中,雙方學生不僅分享早餐,更在語言、表演、提問與回答中深化彼此理解。即使語言不同、作息不同,但透過美食與互動,孩子們跨越了不安與陌生,在視訊中相視而笑、彼此鼓掌,這正是國際教育交流中最動人的樣貌。參與此次活動的Alice Birney小學John Moor老師回饋:「在整個活動中,我的學生們總是興奮不已,尤其是在回信給他們、嘗試新食物和零食,還有學習中文單字」。他的學生Azalea表示:「我最喜歡的文化交流方式是分享我們喜歡的東西,因為我覺得知道別人喜歡什麼很重要」;另一位學生Cruz則告訴老師:「零食是很好吃,但你知道什麼更棒嗎?是友誼。」志航國小教務主任林品村說:「這不只是英文課,而是文化課、生活課,也是勇氣課。學生從起初的害羞到最後敢對鏡頭說話、提問與回答,這些過程最有價值。」嘉義市長期重視雙語與國際教育,今年8月更將於嘉義市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以SDGs與社會情緒學習(SEL)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國加州洪堡郡的姊妹校教育代表團來臺參與,共同推動深層教育對話,期能持續深化嘉義市學生與國外學校的交流,打造國際教育城市。 發布日期: 114-06-13 更新日期: 114-06-19 嘉義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嘉義市政府 114年初夏百合季假日市集 澎湖縣政府今(10)日於澎湖休憩園區辦理「114年初夏百合季假日市集」,結合盛開花海、在地文創,也因應母親節前夕特別準備康乃馨花束贈送現場母親,傳遞溫馨感恩情懷,為今年「初夏百合花季」系列活動留下暖心篇章。 陳光復縣長表示今年是百合推廣的第4年,延續了春節牽牛花花海,於四季營造不同的特色景觀。百合花季共栽植4種品系、總計約1萬4,000株鐵炮百合,預估花期自5月上旬持續至6月上旬,綻放花朵總量可達10萬朵,為澎湖夏季觀光再添亮點。 活動當日特別設置33個攤位,內容涵蓋特色餐車、農村再生展售、文創手作以及各機關宣導攤位等多元內容,吸引在地鄉親與外地遊客駐足參與,現場熱鬧滾滾。 陳光復縣長亦親臨現場參與活動,親手致贈康乃馨花束給到場的鄉親,感謝母親們長年為家庭與社會的奉獻。陳縣長亦表示,縣府團隊持續推動四季花海景觀,透過結合地方創生、市集經濟與節慶意象,不僅美化公共空間,也提升澎湖整體觀光吸引力,期盼讓更多人認識澎湖的自然之美與人文溫度。 澎湖縣政府也提醒,百合花海營造不易,歡迎鄉親與遊客把握花期前往賞花拍照,並請一同維護園區整潔,避免踐踏與採摘,共創友善賞花環境。 發布日期: 114-05-10 更新日期: 114-06-18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澎湖縣政府 「嘉義優鮮 美味頂尖!」台北國際食品展展前記者會盛大登場 嘉義縣政府大力推廣嘉義在地農特產,今18日舉辦「2025台北國際食品展嘉義縣主題館」展前記者會,集結19家「嘉義優鮮 CHIAYUM」參展品牌業者共同誓師,展現品牌實力與行銷能量,期望在食品展收穫滿滿,為進軍國內外市場累積能量。嘉義縣主題館以「嘉義優鮮 美味頂尖」為策展主軸,精選農產加工、水產冷鏈、創新飲品、咖啡、糕點等19家在地業者,展現從產地、加工到品牌的全鏈整合與創新精神。記者會中由翁章梁縣長帶領19家業者登台進行誓師儀式,齊聲高喊「嘉義優鮮、美味頂尖」凝聚士氣,也為嘉義品牌行銷打下強心針。現場同步安排導覽與攤位巡禮,讓參展亮點商品提前曝光、炒熱氣氛翁章梁說,縣府每年都會參加台北國際食品展,大力推銷嘉義在地農特產,每年成績都相當優秀,去年更獲得3000多萬訂單,這不僅是縣府推動嘉義優鮮的成果,更是業者積極創新的回報。「嘉義優鮮」是縣府掛保證的品牌,越來越多業者通過驗證,順利成為嘉義優鮮的一員,這些農特產品經過用心設計與食品把關,每項都是送禮自用兩相宜的精品,歡迎大家踴躍訂購。農業處表示,「嘉義優鮮」品牌積極推廣在地農產,從田間管理、生產技術、冷鏈物流到檢驗能量全面升級,嘉義農民與業者皆展現極高創新力,積極拓展海外通路,廣受買家好評,期待本次參展接單不斷。嘉義優鮮主題館將在6月25日至28日進駐台北國際食品展(南港展覽館),安排多場業者推廣活動與B2B商機媒合會,強化市場連結與能見度。邀請國際買家與通路商在展覽期間至南港展覽館2館4樓「嘉義縣主題館」(S0124)感受嘉義優鮮的好滋味。 發布日期: 114-06-18 更新日期: 114-06-18 嘉義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縣政府 在地好纖潤餅 吃出營養好肌力 透過結合本縣農漁局及農會資源,辦理8場次以食農教育與均衡飲食為主軸之推廣活動。課程內容除講解與介紹在地當季食材之營養價值與料理搭配方式外,亦實地引導民眾參與賣場之健康食材採購活動,也配合清明節節慶文化,辦理「在地好纖潤餅 吃出營養好肌力」活動,透過實作體驗方式,提升民眾對食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進一步促進社區整體食農素養之提升。 發布日期: 114-03-31 更新日期: 114-06-13 澎湖縣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澎湖縣政府 餐飲衛生講習,業者齊心學習~參與餐飲衛生分級,業者齊心護食安 因應本縣觀光季節的到來,為保障消費者用餐的品質,提升本縣餐飲從業人員自主衛生管理能力。衛生局於本(114)年3月17、18日舉辦「餐飲安全衛生講習」,特別聘請前花蓮縣政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林燕孜科長、亞洲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蔣育錚特聘教授及馬公市第一衛生所陳政男護理師,以實際案例,經驗分享,從小地方看見大道理,並以幽默風趣、深入簡出的方式為業者講授,約計241人次參與。衛生局陳淑娟局長表示,本縣進入觀光季後,炎炎夏日為食品中毒發生之高風險期,為提升本縣餐飲衛生,減少食品中毒之發生,針對本縣餐廳、小吃部及外燴業等相關業者加強輔導,亦請業者謹守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1.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需澈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3.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4.要澈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5.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室溫不宜久置等重要原則確保食品安全,希望藉由餐飲衛生講習及平日稽查輔導,以提醒餐飲業落實自主管理並防範食品中毒事件發生。陳淑娟局長亦呼籲,為共同守護民眾食安健康,提升本縣觀光競爭力,邀請本縣知名飯店、網紅餐廳、優良商家、社區關懷據點餐飲、學校及周邊店家參與餐飲衛生分級評核,透過自主管理可提升企業形象,並且可獲得專家輔導及經驗分享,同時亦能預防食安事件發生,減少發生食安事件的損害,可說是一舉三得,通過評核的業者依等級分為「優級」與「良級」,衛生局將擇日公開授證「優、良」標章獎勵業者,並將公佈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消費者專區、澎湖縣政府衛生局網站,供消費者選擇衛生優良店家消費;相關報名表格可於下方附件下載,填妥後,請以紙本郵寄、傳真或親送至澎湖縣政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信封上請註明「報名食品衛生管理分級評核」,報名期間為114年3月24日至同年5月30日止,以郵戳為憑,歡迎本縣餐飲業者踴躍報名參加。 發布日期: 114-03-20 更新日期: 114-06-13 澎湖縣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澎湖縣政府 未精製全榖雜糧,營養價值大不同 我們以往喜歡吃白米,烹飪方便且口感細緻,隨著醫學營養的進步,逐漸發現白米的營養價值相對較低,長期攝取較易引起慢性疾病,嘉義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侯信吉營養師建議,可以用未精製全榖雜糧取代部分白米飯,因為營養素更豐富。侯營養師說,在白米的精製過程中,去除外層的糠和胚芽,也失去豐富的營養素,「全榖雜糧」則保留了更多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鎂、鋅、膳食纖維..等。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用「全榖雜糧」取代部份精製白米,對於穩定血糖、改善腸道健康都有助益。「全榖雜糧」中的「全榖」,包括多種糧食,例如糙米、燕麥、黑米、大麥、蕎麥..等,它們較少加工,保留大部分的營養成份,包括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全榖」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素且各有功效,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全榖食物」有助預防慢性病,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身體健康。「全榖雜糧」中的「雜糧」,包括多種未經加工或較少加工的糧食,通常含有更多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植化素。常見的「雜糧」有玉米、地瓜、南瓜、紅豆、綠豆..等,都是營養價值豐富的食物,其多樣性提供更多飲食上的選擇,有助建構均衡的飲食。侯營養師強調,每日主食應有1/3以上包含「未精製全榖雜糧」,以一餐1碗飯為例,建議1/3是未精製全穀雜糧,另外2/3為白米飯;或以1份「全榖雜糧」與2份白米的比例來煮飯,即是最佳的「全榖雜糧」搭配比例。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準備飲食追求快速便利,可以將「全榖」泡水20分鐘再煮,即可軟化硬度。透過巧妙的搭配與烹飪方法,「全榖雜糧」一樣可以成為美味又營養的一餐,不僅有助身體健康,還可以減少慢性病的發生風險。 發布日期: 114-05-16 更新日期: 114-06-13 嘉義市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嘉義市政府 推動廢棄物資源化 茶渣與廚餘再利用成果豐碩 因應轄內手搖飲料店數量眾多,每日大量產生茶葉渣,嘉義市政府推動茶葉渣回收再利用,透過堆肥處理轉化為有機資源,有效減少清運量並落實永續消費與生產(SDGs12)。此外,嘉全果菜生產合作社每日蔬菜截切過程產出約2至3噸生廚餘,其中葉菜類部分與農民合作再利用。自111年起市府透過產官民協力,拓展去化通路,生廚餘堆肥量111年達52.8公噸,112年達86.91公噸,113年87.17公噸,成果持續擴大,本年度再結合轄內35家手搖飲料店每日產出之廢棄物以茶渣,進行茶葉渣再利用堆肥處理。 發布日期: 114-06-06 更新日期: 114-06-13 嘉義市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市政府 一起嘉遊好好玩!深度體驗嘉義市農村之美 嘉義市政府為了推廣在地農村旅遊,於8/3(六)辦理「一起嘉遊-嘉義市農遊體驗之旅」,讓嘉義學子到大溪社區體驗插秧和DIY平安皂,到紅瓦厝社區體驗米食文化和窯烤Pizza,並且來到嘉義舊監獄探索歷史文化。同時配合暑假旅遊旺季,與嘉義智選假日酒店進行農村DIY合作,旅客可在飯店免費體驗大溪社區、好瓜造智慧農場DIY,一起感受嘉義市農村好好玩。「一起嘉遊-嘉義市農遊體驗之旅」為農遊活動揭開序幕。今天活動參加者是生活在嘉義市的學生們,以腳踏實地、品味在地,認識居住的地方。第一站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大溪社區,體驗插秧、平安皂DIY、認識在地廟宇文化、享用割稻飯,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第二站來到嘉義舊監獄,透過遊戲化的體驗活動,深入認識在地歷史文化。最後來到嘉油鐵馬道旁的紅瓦厝社區,以龍眼木為柴火、動手製作窯烤披薩,體驗食農教育。趁著暑假時間,與嘉義智選假日酒店合作推出在農村DIY體驗活動。為推廣在地永續旅遊,並同時讓民眾感受嘉義市農遊特色,於八月每週六辦理農村DIY,包括大溪社區的寶石紫晶簇皂、大理花平安皂;以及好瓜造智慧農場小黃瓜氣泡飲、泰式海鮮涼麵、梅漬小黃瓜DIY等。透過在地體驗為旅客留下溫暖回嘉回憶。建設處長田長沛表示,市政府未來將持續與企業、學校、旅宿業合作,推出特色農村旅遊,讓大眾看到嘉義市農村好好玩,歡迎民眾持續關注嘉義市政府建設處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ycgeab),隨時接收農村活動訊息。 發布日期: 113-08-03 更新日期: 114-06-13 嘉義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市政府 探索香草植物世界 臺東農改場於太麻里鄉賓茂國中辦理檸檬香茅課程 為落實食農教育政策並強化國中學生對地方特色作物的理解,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於本(114)年5月16日(星期五)在太麻里鄉賓茂國中辦理以「檸檬香茅」為主題之教學活動,邀請第二屆百大青農呂宏文擔任講師,課程結合講解與實作體驗,引導學生從耕作中認識香草植物的多樣性與實用價值,參與學生與教師合計38人,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本次課程主要介紹檸檬香茅的栽培知識,包含植物生長習性、繁殖方式、田間管理與應用價值等。檸檬香茅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清新檸檬香氣,不僅可作為湯品、炒菜、燉肉等料理的調味材料,其精油則廣泛應用於天然清潔與芳療領域,兼具食用與生活保健功能,頗具市場開發潛力。實作課程由講師帶領學生進行分株種植體驗,透過學生親自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學習香草植物的分株步驟與育苗技巧,更容易掌握檸檬香茅的繁殖與栽培方法。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香草的種植及應用,也逐步建立起香草與日常飲食的連結,更深刻體認農業生產所需的專業技術與勞動投入。課後教師回饋表示,這樣的課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然觀察力與責任感,對學校推動環境與永續教育亦具正面效益。本次課程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結合理論與實作,不僅符合食農教育三面六項中「知識面-理解農業與飲食的關聯」、「情意面-建立珍惜食物與關懷農民的態度」,也落實「行動面-參與農事活動並實踐環境永續」的目標。臺東農改場未來持續與學校合作,將更多在地作物納入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臺東的農業特色,並培育其農業素養與在地產業認同,實踐食農教育在地深耕之核心目標。講師上課情形課程中學生提問交流學生試聞檸檬香茅的味道講師指導學生種植檸檬香茅學生體驗種植檸檬香茅情形賓茂國中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5-16 更新日期: 114-06-13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香草植物栽培趣 臺東農改場於臺東縣卑南鄉利嘉國小辦理檸檬香茅課程 為推廣並落實食農教育的理念,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於本(114)年5月23日(星期五)至卑南鄉利嘉國小辦理「檸檬香茅」食農教育課程,邀請第二屆百大青農呂宏文擔任講師,與學生分享香草植物的栽培知識與多元應用。參與本次教學活動的學生與教師合計14人,透過講解與實作的課程設計,為學生帶來一場寓教於樂的香草體驗之旅。講師首先介紹常見香草植物的基本特性與分類,再利用嗅覺體驗,帶領學生感受檸檬香茅的濃郁檸檬香氣,其所含天然精油成分,不僅具有驅蟲、消炎與舒緩壓力的保健功效,亦是東南亞料理常見香料,能有效去腥增香,可搭配茶葉或乾燥果片沖泡為草本養生茶,深受家庭與市場青睞。接續的實作課程中,講師帶領學生進行檸檬香茅分株與栽種體驗,讓學生親手操作,學習植株的繁殖方式與日常照護技巧。每位學生皆完成一小盆檸檬香茅盆栽,帶回家與家人一同觀察與照顧,進一步將香草植物的知識延伸至日常生活,體會植物栽培的樂趣,建立農業與家庭、自然之間的深層連結。參與教師表示,學生對香草植物表現出高度的好奇心,特別是聞到檸檬香茅獨特的香氣時紛紛露出驚奇的反應,也與講師積極互動,展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於激發探索自然環境的動機,強化主動學習的能力。本次課程涵蓋食農教育三面六項中的「農業生產與環境-農業生產與安全、農業與環境」、「飲食生活與文化-飲食文化」等內涵,讓學生理解農業生產流程與植物栽培知識,引導他們思考農業與環境永續的密切關係,逐步建立尊重自然與認同在地文化的觀念,將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理念耕植於孩子心中,為實踐永續發展目標奠定良好基礎。講師上課情形課堂中講師請學生猜猜哪一株是檸檬香茅課堂中學生進行嗅覺的體驗講師指導學生檸檬香茅分株種植學生體驗種植檸檬香茅情形利嘉國小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5-23 更新日期: 114-06-13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體驗香草魅力 臺東農改場於海端鄉海端國小辦理檸檬香茅課程 為推動食農教育政策,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於本(114)年5月26日(星期一)至海端鄉海端國民小學辦理食農教育課程,並以「檸檬香茅」為主題,邀請在地青農吳美樺擔任課程講師,透過豐富的感官與種植體驗活動,讓師生共計38人認識香草植物的奧秘,進而培養對農業的認同與關注。海端國小長期重視在地農業文化的傳承,校園內種植小米等傳統作物,引導學生學習部落農耕智慧。今年學校為拓展學童對植物世界的認識,除種植芳香萬壽菊外,也與臺東農改場合作推廣香草植物教學。本次課程由講師介紹薄荷、迷迭香等常見香草植物的栽培方式與病蟲害防治,並展示檸檬香茅、馬丁香茅、香茅等香茅家族品種。學生透過「觀察葉形與色澤」、「嗅聞植物的天然香氣」、「觸摸葉片感受質地」等多重感官體驗,仔細辨識各品種間的差異,清楚理解香草植物的特徵與價值。在實作課程中,講師指導學童親手將檸檬香茅栽種於校園,並說明日常照顧重點,讓學生在照料過程中感受植物的成長與生命力。課後教師回饋指出,這次課程不僅提供豐富的農業知識與實作經驗,也與學校長期推動的環境教育理念相呼應,幫助學生培養關心自然、珍視土地的態度。本次課程結合青農講師的實務經驗,呼應食農教育三面六項中「農業生產與環境」面向的「農業生產與安全」、「農業與環境」,以及「飲食健康與消費」面向的「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透過農作實踐、加工應用與飲食體驗三者的串連,引導學生從產地走進日常生活,落實在地化、永續化的食農教育目標。講師上課情形課程中學生與講師交流提問學生進行檸檬香茅嗅吸體驗講師示範種植檸檬香茅學生體驗種植檸檬香茅情形海端國小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5-26 更新日期: 114-06-13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共670筆資料,第1 / 34頁,每頁顯示20筆 1 2 3 4 5 6 7 8 9 10 ...34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