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食農教育推動

食農教育推動

六大推動方針

食農教育之推動方針如下:

食農教育6大推動方針

一、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發展食農教育體系,推動全民食農教育運動,強化國民對於我國農業及農產品之認同、信賴及支持。
 
二、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培養國民食農素養,建立均衡飲食消費觀念及習慣,落實健康、符合生態永續的飲食生活,增進國民健康。
 
三、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實踐在地農產品消費、減少食物浪費、食材減量及減少剩食;並確保食品安全、糧食安全,促進農地、農業用水與其他資源合理及循環利用,致力於國民穩定取得糧食。
 
四、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鼓勵在地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交流環境,促使國民理解在地飲食文化、農漁村特色及農業文化、維護農漁村永續發展,推行健康、符合生態永續的飲食生活。
 
五、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鼓勵國民參與農林漁牧業生產至飲食消費過程之各種食農教育活動,瞭解農業生產方法、農業科技與研發、農業知識、農業生態環境、友善生產育養及畜牧等農法基本知識,及慣行農業與友善生產方式之差異。
 
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結合農產品、農產加工品之生產、加工與交易等過程,有益於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整體經濟發展及促進就業,強化農產品生產安全之管理,增加農漁村就業機會,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食農教育推動計畫

農業永續、糧食安全、農產品價格平穩與全民生活及飲食息息相關,農業發展擔負提供糧食、穩定國家安全之責任,然而面對全球貿易自由化、氣候變遷乃至於COVID-19疫情的衝擊,導致糧食供應不穩定及價格劇烈波動,如何提升國人對農業及糧食生產系統之知識與對農業重大議題之了解,進而提高糧食自給率、穩定供應安全糧食並減少糧食浪費,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依據《食農教育法》食農教育係指「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了解國民基本農業生產、農產加工、友善環境、友善生產育養及畜牧、動物福利、食物選擇、餐飲製備知能及實踐、剩食處理,增進飲食、環境與農業連結,促使國民重視自身健康與農漁村、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並採取行動之教育過程 」。為落實食農教育之推展,農業部特於《食農教育法》立法後,依第五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考量國家發展方向與社會需求,依前條第一項所定推動方針訂定具體執行指標,並每五年檢討食農教育推動計畫之執行成果」接續擘劃「食農教育推動計畫」,建立跨部會資源整合機制,以期強化與協同各地方政府相關食農教育資源及推動策略,以發揮整體效能。

依食農教育法第4條第2項及第5條第1項規定,擘劃未來5年推動食農教育目標及方向,爰訂定「第一期食農教育推動計畫(112-116年)」

 

食農教育推動會

農業部為執行食農教育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推動食農教育、提升國人對農業及糧食生產系統之知識、完善食農教育之發展,設置食農教育推動會。

本推動會置委員十九人至二十五人,其中一人為召集人,由本會主任委員兼任,一人為副召集人,由本會主任委員指派副主任委員兼任,其餘委員由本會就下列人員聘(派)兼任之:
(一) 衛生福利部代表一人。
(二) 教育部代表一人。
(三)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代表一人。
(四) 原住民族委員會代表一人。
(五) 文化部代表一人。
(六) 科技部代表一人。
(七) 專家、學者代表五人至八人。
(八) 產業團體代表六人至九人。
前項第七款及第八款委員,應包含食品、營養、農業、教育、環境、動物福利、文化及觀光領域人員。

第一項推動會委員任一性別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人數三分之一。

※歷屆食農教育推動會會議紀錄

  • 111年05月20日食農教育推動會第1次會議紀錄 
  • 111年12月27日食農教育推動會第2次會議紀錄 
  • 112年05月16日食農教育推動會第3次會議紀錄 
  • 112年12月22日食農教育推動會第4次會議紀錄 

食農教育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