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飲食文化
說到芝麻,你會想到哪些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香麻油雞 [註01,02,03]

飄香麻油雞

 

麻油雞是由麻油、雞肉、薑片和米酒料理而成,是臺灣產婦在做月子時會出現的食物。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產後做月子要吃麻油雞呢?因為生產對婦女身體損耗非常大,而麻油雞裡有許多營養,例如黑芝麻製成的麻油,所含的維生素E有很好抗氧化功能,雞肉的蛋白質豐富,能幫助細胞修復肌肉,薑則可以刺激血液循環,增加代謝率,也因此麻油雞常做為產後進補的食物。

 

臺灣俚諺說:「生贏雞酒芳,生輸四片枋」或是「生會過,雞酒芳;生袂過,棺材枋」。雞酒就是麻油雞,這裡的意思是如果生產順利,就能品嚐麻油雞的美味;相反,如果生產不順,很有可能一命嗚呼。從這句話,就能知道以前生產有多麼大的風險。

 

除了生產會吃麻油雞以外,嬰兒出生第三天,會用麻油雞、油飯祭拜祖先和守護神,請牠們保佑孩子平安長大;同天,也會將麻油雞、油飯和其他牲禮送到娘家,分享新生的喜訊。而在臺灣習俗裡, 16歲以下的小孩都會受到床母保護,因此農曆七月七日這天下午六點,小孩需要在寢室祭拜床母,供品裡就有麻油雞喔!

 

那麼麻油雞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追溯歷史,在《欽定四庫全書》裡收錄了中國唐朝孟詵《食療本草》的說法,「取雞一隻,洗淨,與烏麻油二升熬香,放油酒中浸一宿,飲之,令新產婦肥白。」是不是和麻油雞很類似呢?這很有可能就是麻油雞的雛型了!

A
一口芝麻香 麻粩 [註04,05]

嚐一口芝麻香 麻粩


過年時家家戶戶會準備許多點心,其中有不少傳統零食,最常見的就是有著橢圓長條外型,外層裹著白芝麻、黑芝麻,咬下去鬆軟香甜的麻粩了。

 

雖然長得不起眼,但麻粩是供桌中重要的甜點,也是相當高級的點心。臺灣習俗中,農曆大年初九是天公(玉皇大帝)生,人們會準備素果祭拜,麻粩和
麵線、糖果、圓餅乾、牽子餅乾、鳳片糕合稱六味,是神明聖壽不可或缺的供品。重陽節祭祖也會拜麻粩,有長壽之意,俗語還有「吃麻粩,吃得老老老」。訂婚聘禮,或是新娘歸寧回娘家,也會將麻粩作為贈禮,取其「白頭偕老」的意思。

 

而外表樸實的麻粩,又是怎麼做的呢?作法一點都不簡單。首先要將糯米磨成漿,製成糯米糰,再把糯米糰蒸熟和芋泥拌勻,切成條狀做成粿仔乾,再由低溫到高溫油炸,才會使粿條膨脹形成海綿空心,最後把全身沾上熱糖漿,依口味裹上白芝麻、黑芝麻、花生粉、米香等。芝麻一定要炒熟,才能嚐到濃郁的堅果香,咬下去的糖漿和鬆脆綿密的粿條,是許多人愛不釋手的點心。

A
調和香油 vs 小磨香油 [註06]

調和香油 vs 小磨香油

 

許多料理完成後,都會加入一點香油增加風味,而香油的成分就是芝麻油和另一種植物油,但在市面上,會發現有些香油名稱是「小磨香油」,這並不是品牌名字,而是專指用特殊加工製取出來的香油,和一般調和香油並不一樣。

 

小磨香油的原料是白芝麻,傳統加工會經過清洗、加溫焙炒、冷卻後,會移入石磨機打漿,之後放入搖鍋中搖,搖的過程會加入熱水,利用震動分離油水,待裡頭物質沉澱後,取得上層的芝麻油,就能獲得小磨香油了。這種加工過程稱為水飛煉油術,又稱為油水分離法、水洗法、水代法等。而一般調和香油則是用黑麻油或白麻油,加入其他植物油脂混合而成的,味道和小磨香油並不一樣。

 

現在市面上多是調和香油,製作小磨香油的廠商越來越少。下次上街採買時,不妨可以找一下有沒有小磨香油吧!

A
Open sesame 芝麻開門! [註07]

Open sesame 芝麻開門!

 

看過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一定記得那句打開藏寶洞的魔法咒語「芝麻開門」。關於咒語來源有很多說法,有認為芝麻是一個名字,也有認為這與巴比倫人用芝麻油施魔法有關,雖然不確定哪一個是真的,但一提到開門咒語,都會先想到它。

 

芝麻開門的英文是「Open sesame」,除了是句咒語以外,也有其他意思。根據英英字典,意思是「something that makes it very easy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thing
 (讓人能夠輕易達成某事物的東西)」,翻成中文就是「輕易獲得......的捷徑、方法」。

 

沒有想到故事裡的一句咒語,也能衍生出其他意思,是不是很有趣呢?

A
關節氣

立夏芝麻小滿谷
立夏種芝麻,小滿種稻穀

A
料來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