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對溫度相當敏感,栽種的種類依據季節與花椰菜的早、中、晚型熟性而有不同,依季節選擇,夏季時栽培早生、耐熱型,春秋季時栽培中生或中晚生型,冬季時栽培晚生、耐寒型花椰菜,若選種的種類不當,則容易有不結球、提早出蕾、毛花球、畸形花球等現象。[註01]
- 1.為什麼白花椰菜的花球面變成紫色?
白花椰菜在適當採收期顏色越白外觀越加分,當採收期過後花球持續發育,累積花青素後花球逐漸變紫並抽長花梗;若發紫狀況提早到適當採收期,則會影響外觀,降低商品價值。除了與品種特性有關外,栽培過程中若遇到相對低溫,也會產生花球發紫的狀況。
- 2.為什麼花椰菜發生毛花球的現象?
毛花球的細毛是花序發育不良造成部分花芽或花器官抽長,外觀形似毛絨狀而得名,其形成原因與高溫、肥培管理不穩定等因素有關。
(以上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
以穴盤苗進行育苗,苗株的根團必須完整。以播種後30天的苗為宜;秋冬季定植的苗齡則可為25天。[註01]
定植前應先整地,同一塊地應採輪作方式耕作,不要連作。連作容易導致花椰菜的生長成熟日數延長,而且容易發生花球與株型變小。[註01]
不同早生、中晚生種花椰菜施用方式同。以早生種為例,第1次追肥在定植後10天施用,於株旁採用穴施方式。之後每隔10天施用1次,第3次約在定植後30 ~ 32天左右著蕾時施用。[註01]
花椰菜缺硼肥會引起莖部中心開裂,花球出現褐斑並產生苦味,土壤於耕作前每公頃施用硼砂5公斤當基肥。[註01]
花椰菜為性喜濕潤的蔬菜,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較多水分。特別在植株葉片增殖及花球形成時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如不能及時供應充足水分,則會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及日後花球成長。
一般來說,在高溫乾的季節需特別注意灌水的工作,最好採溝灌方式灌水,且一灌滿水後應隨即排水,以免花椰菜植株因浸水時間過長,造成根部腐爛。而在雨季時,需特別加強畦溝的排水工作。[註02]
當花球發育至雞蛋大小(約5~6公分)時,將老葉遮蓋花球,或利用雙層藍色或單層泰維克不纖布覆蓋花球,使花球呈純白色,有效提高花椰菜花球品質及外觀,並減低農藥汙染。[註02]
栽培初期應嚴加防治小菜蛾、斜紋葉盜蟲等幼蟲以及銀葉粉蝨,除了參考植保手冊防治外,可利用蘇力菌、苦楝油等資材有效防治,並注意軟腐與黑腐病的防治。[註01]
由於花椰菜的花球成熟期各植株間相當不一致,常無法一次採收完畢,需分數次採收。原則上每天或隔日採收一次為佳,採收時間以早上10點露水收乾後,或於下午進行採收較適宜。[註02]
(以上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
註01: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花椰菜
註02:臺灣農家要覽增修訂三版-農作篇(二),農業部編著,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