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原產於東南亞地區,喜歡高溫、多濕且日照充足的氣候,土壤以沙質壤土或壤土較適合,也可以在水田種植。由於薏苡成熟時,容易落粒,因此不耐風,在東北季風強勁的地區需加強防風。[註01]
▲ 照片來源: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陳裕星副研究員提供
直播栽培
1.播種期
種子先浸水1、2天,有利於發芽。浸水過程要將薏苡種子用網袋裝好,再以重物壓著,防止種子浮出水面,之後將種子瀝乾,以利播種。
播種時採條播,行株距50 x 20或60 x 15公分,避免過度密植造成分蘗減少,使結實率下降。
2.營養生長期
播種後2-3星期進行補植,7-10天灌溉1次。
3.生殖生長期
薏苡耐水浸,但乾旱下也能正常生長。抽穗期灌水(注滿灌溉水而不流失)5-7天,其餘時間進行間歇灌溉,確保田間土壤不要太過乾燥。
4.收穫
薏苡抽穗期長達1個月,籽實成熟時間不一,如果水分不足、強風吹動,都會影響籽實掉落,因此判斷收穫時間非常重要。在抽穗後 60~70 天,籽實大約70-80%成熟即可收穫。收穫時,可以利用水稻或高粱採收機進行採收。
圖片來源: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移植栽培
1.育苗期
進行種子預措,先將種子浸水3日,早晚換水,再進行催芽,讓幼苗生長一致。
2.移植期
移植密度採行株距30x21公分雙併式插植,每株2-3支苗。春作氣溫低,約15日才可成苗;秋作氣溫高,約8日成苗。
3.營養生長期
進行補植,7-10天輪灌1次。
4.生殖生長期
抽穗期湛水5-7天,其餘時間進行間歇灌溉。
5.採收期
抽穗後60-70天,籽實有70-80%成熟即可收穫。
註01:苗栗區農業專訓〈薏苡栽培管理及其效益〉,王志瑄,苗栗區農業改良場,106年
註02: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薏苡,農業部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編撰,98年
註03:薏苡主題館-薏苡的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