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飲食文化
聽過薏苡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呀?
神湯加薏仁 其實不正統! [註01]

如果問四神湯裡有哪些食材?不少人第一個答案是「薏仁」,可是最正統的四神湯,其實裡頭根本沒有薏仁。傳統四神湯的四樣食材是「芡實、蓮子、淮山、茯苓」。

 

相傳,中國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跟在身邊的四個臣子因操勞過度而病倒,御醫開了藥方,將「芡實、蓮子、淮山、茯苓」等四樣藥材和豬肚一起燉煮,臣子們喝了湯後陸續痊癒,乾隆皇帝龍心大悅,昭告天下:「四臣,事成!」從此這道湯的藥方在民間廣為流傳。可四臣湯飄洋過海來到臺灣,用臺語一念,與「四神湯」同音,以訛傳訛之下,反倒是四神湯之名更為出名。

 

除了名字,四神湯的食材來到臺灣也產生變化,早年臺灣芡實昂貴,民眾消費不起,於是有商家以薏仁充數;雖然也有商家按照原來的食材下鍋熬煮,卻被民眾反應湯頭會苦。為了讓口味大眾化,商家調整食材,這樣的調動,影響了四神湯原來補脾養胃的功用,卻誤打誤撞讓薏仁成為了大眾對四神湯的印象。

 

四神湯加薏仁 其實不正統!

A
苡明珠 [註02、03]

為了讓說出來的內容簡短有力,有時候說話會加入成語。一般而言,這些成語都有其來源出處,如果不知道背後的小故事,就無法知道成語背後的意涵,比如「薏苡明珠」,你能從字面上猜出是什麼意思嗎?

 

在中國新朝末年,群雄割據,有一個叫做馬援的人,他原本在軍閥隗囂的底下做事,因智勇雙全、屢建奇功而被隗囂重用。後來馬援歸順劉秀,也就是未來的漢光武帝,為他出謀劃策、平定江山,是東漢王朝的中流砥柱。然而這樣英勇的人,卻因小小的薏苡而受罪。

 

當時馬援年過60歲,領兵遠征武陵五溪蠻,行經壺頭山時,因湍急的水流而受阻,加上炎熱、潮濕的天氣,使士兵多數染疫,馬援也染上重病。當時有人把軍隊失利的消息告訴光武帝,指責馬援決定錯誤,才讓軍隊受累,光武帝便派梁松前來調查。

 

梁松是光武帝的女婿,與馬援不合,當他抵達武陵時,馬援已經病逝,但他仍向光武帝狀告馬援指揮錯誤,甚至還說馬援在交趾打仗時,私下搜刮大批珍珠,其他人也跟著落井下石,讓光武帝一氣之下,剝奪了馬援的爵位。

 

所謂的珍珠其實就是薏苡,是馬援在南方作戰時,為了祛濕闢瘴而吃食物,卻被小人讒言說成珍珠。因此「薏苡明珠」、「薏苡之謗」,意思就是被人汙衊、蒙受冤屈。

 

薏苡明珠

A
住民的天然寶珠 薏苡 [註04]

曾經看過薏苡嗎?還未處理的薏苡籽實,模樣像是水珠,根據種類有不同顏色,如褐色、白色、灰色、黑色等,在原住民朋友的眼裡,一顆顆薏苡籽實就是大自然贈與的寶珠。

 

在許多原住民族中,薏苡不僅是傳統作物,也是重要的飾物。賽夏族人稱薏苡為薏珠(titibun),與他們的朱姓(tibtibon)有共同的音節,這是因為賽夏族人的姓氏會以大自然現象命名。賽夏族的「矮靈祭」,在祭典上使用的「臀鈴」會發出清脆響亮聲音,連結竹管和布包間的串珠裝飾,也是用薏珠做成的。

 

此外在許多原住民族的服飾裡都可見到薏苡飾品,他們會用針將薏苡穿孔,處理好後與其他植物或珠子搭配,變成獨一無二的美麗飾品,有機會仔細觀察原住民朋友的服飾,在頭飾、項飾、手飾、胸飾、腳踝飾品等,都有機會找到薏苡的身影。

 

原住民的天然寶珠 薏苡

A
料來源

註01:王國良的部落格 - 「四神湯」的原名真是「四臣湯」嗎?

註02:維基百科-馬援

註03:教育百科 - 薏苡明珠

註04:〈民族植物薏苡應用於原住民工藝之探討與創作研究〉,王素美,國立臺東大學,100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