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棗的正式名稱為金柑,由於金柑的果形似棗、色澤金黃,且以「金棗糕」蜜餞為民眾所熟知,因此一般俗稱為金棗。金棗(金柑)是少數可以連皮食用的柑橘類水果,通常做成蜜餞、果醬,也可連皮直接食用,滋味酸甜,生津止渴,可潤喉、幫助消化。
- 1.什麼是四季桔(四季橘)?
四季桔(四季橘)可能是金棗(金柑)和寬皮柑的自然雜交種,與金棗(金柑)一樣,果實成熟時呈現金黃色,果皮澀、果味酸,不適合鮮食,原本多作為景觀盆栽,近年流行「金桔(金橘)檸檬」飲料,混合四季桔(四季橘)汁與檸檬汁再加糖。[註01]
- 2.俗稱「金桔」的水果們
在臺灣叫作「金桔(金橘)」的果樹,有金棗(金柑)、四季桔(四季橘)及酸桔(酸橘),它們屬於小果柑桔類,都可以做成客家經典佐料「桔醬(橘醬)」,不同地區的客家族群就地取材,在新竹、苗栗地區多為酸桔(酸橘),大臺北及桃園地區則常用金棗(金柑),而高屏地區的客家人是用四季桔(四季橘)。[註02]
- 3.「金橘」?「金桔」?我們常常看到「金橘」、「金桔」的字形不同,也常有人道聽塗説「橘」是大果的柑橘類、「桔」要唸「ㄐㄧˊ」是小果的柑橘類,到底是否為相同柑橘類水果呢?
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與《異體字字典》「桔」音「ㄐㄧㄝˊ」或「ㄐㄩˊ」:音「ㄐㄧㄝˊ」指「桔梗」、「桔槔」;音「ㄐㄩˊ」同「橘」。另外在使用簡化字(或稱簡體字,為異體字的一種)的地區,則多寫作「桔」字。所以當「桔」唸作「ㄐㄩˊ」時,我們可以視為「橘」(正體字,或稱繁體字)的異形同義字(即異體字),因此「金桔」就是「金橘」喔![註02,04,05 ]
- ●莖與葉
- 金棗(金柑)是芸香科柑橘類(柑桔類)植物,新種植的幼年性植株的莖上多帶有特化的尖刺,葉片皆為單身複葉,即在葉梗兩側有小小的長條形的翼葉存在(狹翼)。葉形多呈披針形至橢圓形。[註02,03]
- ●花
- 金棗(金柑)開小白花,多為 5 瓣。每年5~9月間可開3~6次花,若氣候良好,10 月仍可繼續開花。[註02,03]
- ●果實
- 金棗(金柑)果重約10~30公克,果皮甜、果肉酸,不同品種的果重和味道不太一樣。果實成熟時色澤呈金黃色至橙紅色,所以才有金桔(金橘)的別名。果實採收主要從11月到隔年2月,中國近年發展塑膠膜覆蓋技術,甚至可採收至5月。[註02,03]
金棗(金柑)有哪些品種呢?一起來看看臺灣及國外的主要栽培品種吧![註02]
- 臺灣主要栽培品種
-
長實金柑
臺灣種植最多的品種佔90%以上。
果形呈長橢圓形。
果皮與果肉不易分離,果皮脆且甜,果肉味酸而適合加工。
-
圓實金柑
臺灣種植次多的品種,宜蘭以外的市場不常見。
果形呈短橢圓形或正圓形。
果皮與果肉不易分離,果皮脆且甜,果肉低酸,適合鮮食。
-
長壽金柑
推測為金柑與寬皮柑的自然雜交種,性狀表現似縮小版椪柑。
果形呈倒卵圓形,像鎢絲燈泡,又稱燈泡金柑。
果皮與果肉容易分離,果皮甜、精油味稍強,果肉酸,只有果皮適口性較好,可切絲作為沙拉入菜。
近年為增加採果、鮮食及盆栽觀賞之豐富性,從中國引進金彈、寧波金柑及長壽金柑等品種,少量栽培試種與繁殖。[註02]
- 國外主要栽培品種
-
金彈
推測為長實金柑及圓實金柑的自然雜交種。
為中國種植最普遍的品種。
果形呈短橢圓形。
果皮與果肉不易分離,果皮脆且甜,果肉微酸,適合鮮食。
-
寧波金柑
為金彈的地方品種。
日本從中國引進品種,目前為日本種植最多的品種。
果形呈短橢圓形或正圓形。
果皮與果肉不易分離,果皮脆且甜,果肉低酸,適合鮮食。
-
滑皮金柑
為金彈的枝條變異品種。
在中國廣西融安縣發現與栽培。
果形呈短橢圓形或倒卵圓形。
果皮油胞極為細緻,且極厚近無果汁,少籽或無籽,鮮食美味。
(以上照片來源: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中文名:金柑
別名:金棗、金桔(金橘)
英文名:Kumquat
農產品分類:果品作物
生物學分類:芸香科(Rutaceae)、金柑屬(Fortunella)
學名:Fortunella spp.
- 1.金棗的生物學分類
金棗(金柑)過去被歸類在柑橘屬(Citrus)中,1915年柑橘學家施氏(Walter T. Swingle)建立金柑屬(Fortunella)。[註02]
- 2.金棗在柑橘類水果中的角色
金棗(金柑)屬於柑橘類水果,但不像柳橙、桶柑、椪柑等主要食用種類,與四季桔(四季橘)、酸桔(酸橘)在柑橘類水果中都屬於小果類型,在分類利用上常被歸類在其他雜柑類中, [註02]
註01:農業知識入口網-金柑主題館
註02:金柑健康管理技術專刊,李建瑩、陳任芳、徐仲禹、陳季呈、倪禮豐、徐煇妃,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第150號,2017年。
註03:金柑全年12月份栽培管理技術專刊,李建瑩、陳任芳、徐仲禹、陳季呈,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第160號,2018年。
註04: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註05:教育部異體字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