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我現在才知道過年看到的小小金棗(金柑),就是做成金棗蜜餞的原料!
你知道金棗(金柑)的故鄉在哪裡嗎?讓我來告訴你金棗(金柑)的故事...
蘭縣金棗(金柑)
宜蘭縣金棗(金柑)

金棗(金柑)的故鄉在宜蘭縣,全國每10顆金棗(金柑)就有9顆來自宜蘭縣,其中員山鄉和礁溪鄉的產量最多,果實大部分送往加工廠做成各種口味的蜜餞,在宜蘭縣發展出獨特的金棗蜜餞文化,有蜜餞老店已超過百年歷史,至今仍屹立不搖。 近年來,在政府與果農的努力之下,試驗栽培國外引進品種,提供適合鮮食的可口金棗(金柑),希望能擴展金棗(金柑)鮮果的銷售市場。 為什麼金棗(金柑)的盛產地在宜蘭縣?為何當地盛行金棗蜜餞的吃法?近年來有哪些適合鮮食的金棗品種呢?一起來看看「在地特色小教室」吧!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一顆顆小巧可愛的金棗,色澤金黃,看起來十分喜氣。與椪柑和柳丁等柑橘類相比,金棗的產量比較少,而且早期多加工成蜜餞,因此在鮮果市場上是稀有水果,如果能看到就像是挖到寶一樣。不過冬天來到金棗的故鄉──宜蘭縣,從果園到市場,到處都能看到黃金般的金棗。
    全國每10顆金棗就有9顆來自宜蘭縣,其中以員山鄉和礁溪鄉的產量最多。以民國109年的種植面積來說,員山鄉佔全國45%,礁溪鄉佔全國39%,這兩個鄉鎮被譽為金棗的故鄉真是實至名歸;民國60年代曾經因為金棗外銷到日本,而經歷了光輝的歲月。[註01,02,03]
    在員山鄉,金棗盛產於大湖底(大湖)、枕頭山(枕山)以及橫山頭(內城) 休閒農業區一帶,而礁溪鄉則是林美村、二結村及匏崙村,這些地方都屬於山坡地形,再加上宜蘭縣一年四季多雨潮濕的氣候,正好提供金棗生長所需要的環境,不僅雨量充沛,而且排水良好,因此金棗的產量特別多。
    每年11月到隔年2月是金棗的盛產期,果園裡到處都是結實纍纍的金棗,就像下起了黃金雨一般,非常壯觀;這是果農最忙碌的時刻,必須趕在果實最鮮美飽滿的時候採收,收成後還要依據顆粒大小來分級裝箱。
    長期以來,宜蘭縣栽培的金棗品種以長實金柑為主,由於果肉較酸,大部分加工成蜜餞,讓滋味轉為酸甜可口;加工後由於口感綿密似糕,又稱金棗糕。蜜餞加工過程主要包括鹽漬及糖漬保存、漂水、熱水殺菁、乾燥及包裝等,而讓糖水充分滲入果實的秘訣在於針刺,就是在金棗表面佈滿小洞。[註04]
    金棗蜜餞依據鹽漬、糖漬的製作方式不同來區分,有鹹、甜兩種口味之分,而加入中藥或甘草調味又會有不同的風味。金棗蜜餞不僅是宜蘭特色伴手禮,還是宜蘭人平常食用的保健品,吃金棗糕,或用熱水沖泡鹹金棗做金棗茶,可以保養喉嚨、預防感冒。[註04]
    金棗蜜餞在宜蘭縣的發展歷史悠久,位在宜蘭市的老增壽蜜餞舖,可說是在地最早成立的蜜餞行和金棗加工廠,從西元1861年成立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到現在仍然屹立不搖。這家店舖以中藥店起家,原本販售金棗膏來治療咳嗽;到了日治時期,第二代經營者做成金棗蜜餞,因為獲獎無數而聲名大噪,許多人到宜蘭市時都會上門購買,對宜蘭金棗的文化影響深遠。[註05]
    最近幾年,政府與果農積極發展精緻栽培食用的鮮果,希望能與中國製的低價蜜餞抗衡,以維持國產金棗的產量。研究人員和農民試種其他金棗品種,例如長壽金柑的果皮甜,可以切絲作為沙拉入菜,而寧波金柑的果皮脆又甜,果肉酸度低,適合鮮食。[註06]
    由於鮮食果實是連皮一起食用,為了提供消費者安全健康的金棗,有些農民選擇有機栽培,或透過嚴謹的栽培管理,來取得「產銷履歷」標章。
    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驅除害蟲和除草必須花費更多心力、資源與智慧,農民會使用黏蟲紙、噴灑天然香油,並透過網室栽培來避免東方果實蠅的危害。如此一來,收成的果實能安心食用,也降低環境汙染,保護家鄉的土地與生態。[註07]
    除了金棗產品必須與時俱進,才能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隨著這一代果農相繼老去,更需要新一代青年農民來接棒;幸好,透過家族傳承,可以延續果園栽種的工作,而且還有在地的農民組織合作,在稻作農閒時來幫忙採收果實,讓金棗能繼續在宜蘭發光發熱。[註08]
    A
    料來源

    註01:農業部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
    註02:農業部農情報告資源網
    註03:金柑全年12月份栽培管理技術專刊,李建瑩、陳任芳、徐仲禹、陳季呈,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第160號,2018年。
    註04:從產銷關係探討宜蘭地區金棗產業的經營變遷,蔡雨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註05:老增壽蜜餞舖
    註06:金柑健康管理技術專刊,李建瑩、陳任芳、徐仲禹、陳季呈、倪禮豐、徐煇妃,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第150號,2017年。
    註07:金柑新品種初登場,即將新鮮上市
    註08:全臺金棗樹一半靠她守護!陳苡佩讓金棗老品牌換新潮服,把稻農也拉來一起幫果農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