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方式
生產環境
梅子喜歡冷涼到溫暖的氣候,適合生長的溫度在15-23℃,臺灣平地天氣炎熱,因此選在海拔約200-1,200公尺的山坡地較適合。土質以砂質壤土或礫質壤土較佳。[註01]
▲ 梅子喜歡冷涼到溫暖的氣候
(照片來源:本平臺編輯部)
作物栽培曆 [註02、03]
生產過程 [註03]
1.栽植
栽植時多選在落葉休眠至萌芽開花前定植,行株距則依土壤肥瘠而定,肥沃的土地以5x6公尺或6x6公尺較適合;貧瘠的土地則以4x5公尺或5x5公尺為宜。
2.整枝與修剪
整枝:
為了控制枝條生長的形狀、方向和位置,會幫梅樹整枝,通常會整枝成自然開心形或是杯狀形。在1年生苗定植後於60公分處截斷,選留2-3的分枝,並立支柱將分枝培育成主枝。之後要定期剪除枯枝,選留適合的側枝,逐步培育出良好樹形。
修剪:
為了讓陽光能照進樹冠內部,要定期幫梅樹修剪,剪除徒長枝和衰老枝,此外也要根據枝條萌發與結果習性進行。由於梅樹木質堅硬,傷口癒合較慢,因此修剪時盡量避免大枝,必要時要幫梅樹大傷口塗上保護劑,促進癒合。
3.施肥
開花前施肥以氮肥為主,在落葉後到花芽開始前,約在11-12月施用,滿足梅樹開花結果的需求,2月開花後幼果期施氮肥、鉀肥,促進果實生長,採收後約4月底至5月初,施氮肥、磷肥、鉀肥,幫助梅樹恢復能量。
4.採收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