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的拉花圖案
很多小朋友不能喝咖啡,不過可以欣賞咖啡上的拉花,拉花的圖形變化多端,最經典的有心形、鬱金香(多重心形)和葉子,再進階一點還有天鵝,或是最近很流行的3D拉花,在咖啡表面拉出一隻圓滾滾的吉祥物,看了讓人好療癒。
拉花的關鍵是…
到底拉花是怎麼做成的呢?原來拉花是在奶泡上勾勒出想要的圖案,想要成功拉出圖形,關鍵就在奶泡的製作。有專門打製奶泡的鋼杯,透過快速打擊牛奶,將空氣打進其中,製造出綿密的泡沫;當泡沫和牛奶完美融合,奶泡夠厚、夠細緻時,就能輕鬆拉出明顯的圖案。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拉花說來容易,製作奶泡並不容易,勾勒精美的圖案更不容易,平常我們看到咖啡師傅信手捻來就完成的精美拉花,其實背後經歷過上百次的練習與失敗,才有今日熟練的演出。
小朋友也可以在熱巧克力上學習怎麼拉花,完成後就能品嘗自己製作的奶泡滋味!
咖啡是一種風味非常豐富的飲品,每杯咖啡的香味和口感都不一樣!咖啡的香味大致可以分成水果香、花香、堅果香或巧克力香等,而口感又能從酸到苦、從清淡到濃醇,有些咖啡喝完會回甘,有些帶有澀味,咖啡的香、味真是千變萬化。
不同咖啡風味的關鍵祕密就在咖啡豆的產地、烘焙程度與烘焙技巧,其他因素還有咖啡豆的研磨、咖啡的沖煮技巧與器具等,煮咖啡可說是一項非常講究的藝術!
從此開始種咖啡
臺灣原本不種咖啡,有關咖啡傳入臺灣的說法,很可能是在1880年代,由大稻埕德記洋行從美國舊金山帶回咖啡的種子,或者從菲律賓馬尼拉帶回咖啡苗,種在今天的新北市三峽一帶,不過當時只是純粹嘗試而已。
臺灣加入世界種咖啡的行列
真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臺灣的咖啡栽種事業,要到日治時期了。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人會喝咖啡,為了滿足咖啡豆的需求,開始在日本南部和臺灣試種咖啡,試種成功後陸續在屏東、嘉義、雲林及花蓮舞鶴種咖啡,從此,臺灣加入世界種咖啡的行列!
臺灣咖啡再次復甦
雖然在二次大戰期間,臺灣的咖啡產業曾經沒落了一段時間,但是戰後在美國的協助下,逐漸復甦咖啡的種植,當時雲林是咖啡的生產重鎮,甚至擁有東亞地區最大的咖啡烘培機,還邀請夏威夷的咖啡博士來臺指導,也派人出國學習咖啡技術,可惜好景不長,國際咖啡價格下跌,國內喝咖啡的人又少,於是咖啡園紛紛轉作其他作物。
復興在地咖啡的好滋味
直到2000年之後,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各式咖啡連鎖店在臺灣街頭林立,從便利商店、精品咖啡店,到休閒觀光咖啡廳,咖啡成為每天的提神飲品、放鬆飲料,隨著臺灣人喝咖啡的需求量大增,臺灣各地又開始出現種咖啡的職人,用心種出在地獨特風味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