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文蛤料理,例如:文蛤湯、文蛤粥等,蛤肉鮮甜多汁,而且能為湯品增添鹹香滋味,在臺灣海鮮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
你知道文蛤的特徵有哪些嗎?文蛤小小一顆不易觀察,而且我們常在進食時,不假思索地撥開殼大快朵頤,對於文蛤的樣貌真是既熟悉又陌生。
文蛤具有堅厚的外殼,保護著軟嫩的蛤肉,與蜆最大的不同在於,文蛤的殼面比蜆光滑,蜆的殼面具有環狀凸起的成長輪。文蛤外殼呈現黃褐色並帶有深褐色的花紋,也有深灰色、米黃色及白色等多變的色彩及花紋。[註01]
仔細觀察文蛤外殼的形狀,比較鈍圓的一端是「前端」,常可看到軟白的斧足伸出殼外,透過斧足不斷的伸展與收縮,讓身體向前推進、潛入砂中。另一端比較尖的是「後端」,通常是入水管及出水管的所在之處,文蛤會利用入水管吸水,藉由鰓部濾食水中的微細藻類或有機碎屑,再經由唇瓣送入口中,同時鰓部會吸收水中的氧分子呼吸,最後再從出水管排出水、雜質和排泄物。若文蛤離開水面,可微開雙殼露出入水管與出水管,利用空氣中的氧氣呼吸。[註02,03]
- 文蛤小時候和長大的模樣不一樣
文蛤多數為雌雄異體,精、卵排出體外受精,孵化後的浮游幼苗會在水中游動、濾食微細藻類,之後變態成為沉底稚貝,接著長成紅點苗(殼長0.3∼0.5mm)和黑砂苗(殼長0.6∼1.2mm)。[註04]
- 簾蛤科
-
文蛤
臺灣主要養殖種類。
分布於臺灣西部及北部海域,目前野生族群少,大部分為養殖。[註05]
味道鮮美清甜,適合煮湯或炒烤。
-
花蛤
在市場上比文蛤少見。
是馬祖沿岸潮間帶常見種。主要的養殖產區在臺灣中部。[註05]
殼厚肉少,但味道鮮美甚至傳言超越文蛤,適合煮湯或炒食。
-
海瓜子簾蛤
斧足為橘紅色。
臺灣於北部、東北部、澎湖北部及內海海域、屏東東港、小金門及馬祖可發現。
口感較脆,適合炒食。
-
山瓜子簾蛤
比海瓜子簾蛤小顆,斧足橘紅色。
臺灣分布於西南沿海及澎湖。
口感較脆,適合炒食。
-
淺蜊
在市場上比文蛤少見,價格大約是文蛤的2-5倍。[註05]
主要分布於澎湖沿岸潮間帶,是澎湖特色水產。
-
環文蛤
外殼顏色為黃褐色,但在外緣有紫色,有如一紫色環,因而得名赤嘴蛤。[註06]
主要棲息在河口或砂泥質的淺水區,臺灣西半部潟湖、淺灘地和潮間帶皆可見其蹤跡。
口感較文蛤肉扎實。
(照片來源:文蛤、花蛤、海瓜子簾蛤-農業知識入口網/ 山瓜子簾蛤-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環文蛤-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 為什麼臺灣蜆不是文蛤家族的成員?
文蛤家族的成員在生物學分類中皆為簾蛤科,生長環境多為潮間帶至淺海。臺灣蜆為蜆科,主要生長在淡水域環境,兩者差異較大。
中文名:文蛤
別名:蛤蠣、蛤蜊、蚶仔、麗文蛤、粉蟯
英文名:Hamaguri、Asian hard clam
農產品分類:水產類
生物學分類:簾蛤科(Veneridae)、文蛤屬(Meretrix)
學名:Meretrix sp. (臺灣養殖主要品種)
註01:農業知識入口網-文蛤
註02:陳淑美,文蛤科學化養殖Scientific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Hard Clam Aquaculture,水產試驗所特刊第26號,2019年。
註03:何雲達,文蛤養殖,雲嘉地區主要魚貝類繁養殖技術彙集
註04:文蛤的養殖與管理,周昱翰,科技部科學發展第535期,2017年。
註05:農業知識入口網-臺灣的養殖螺貝
註06:臺灣貝類資料庫
註07: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