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飲食文化
你有聽過鰹魚的故事嗎?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故事吧!
式料理的靈魂食材──鰹魚及柴魚

日式料理的靈魂食材──鰹魚及柴魚

 

品嚐日本料理、印度料理、東南亞料理等各種文化菜餚時,每一種飲食文化獨特的味道,讓我們很容易就能辨識出風味的差別,這也是為什麼同樣都是運用雞蛋做成蒸蛋,茶碗蒸和臺式蒸蛋的味道不同,其關鍵在於調味。

 

日式料理的靈魂食材:柴魚、昆布、香菇

相較於臺式料理以醬油為基底,日式料理則以高湯「だし(發音為dashi)」為核心,形塑出日本料理共有的獨特味道「うまみ(發音為umami)」,翻譯成中文稱為「鮮味」或稱「旨味」。而烹煮高湯最重要的三大食材為「柴魚、昆布、香菇」,其中柴魚大部分是由鰹魚加工製成,因此柴魚在日文裡稱為「鰹節」,由此可見「鰹魚」在日本料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註01]

 

洋流帶來的禮物──鰹魚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食用鰹魚的文化,每年春天鰹魚都會順著黑潮洋流成群洄游經過日本附近的海域,提供沿海地區的人們豐富的食物來源;由於鰹魚肉容易腐敗,為了保存魚肉,逐漸發展出煙燻及日曬等加工方法,魚肉經過反覆燻乾、曬乾後,因為失去水分而變得非常堅硬,呈現咖啡色的模樣就像木柴一般,因此中文稱為「柴魚」。

 

日式料理中無所不在的柴魚片

柴魚削成薄片或粉狀之後才能熬煮成高湯,作為茶碗蒸、烏龍麵、拉麵、關東煮、火鍋及燉煮等各式料理的基底調味。除此之外,大阪燒、章魚燒或冷豆腐也會撒上柴魚片調味,市面上常見已削好的柴魚片或柴魚粉商品,買回家即可利用,有些廚師講究柴魚最新鮮的風味,會用削柴魚片的專用器具,在料理時自己削柴魚片。

 

柴魚等級比一比

在日本,柴魚製品還會依據美味程度,以日文標示「荒節」、「枯節」及「本枯節」,「本枯節」比較美味、價錢也最貴,其反覆發酵及日曬的次數最多、熟成時間也最長,做出來的柴魚水分最少,熬煮成高湯的味道也最甘甜;枯節次之,而荒節只有燻烤而已,沒有經過發酵,因此風味最清淡。

A
魚臺灣味

鰹魚臺灣味

 

二十世紀初期,日本殖民政府積極開發臺灣的漁業資源,將柴魚製作技術與飲食文化傳入臺灣,逐漸成為臺灣料理中常見的調味品,例如:味噌湯以柴魚粉熬煮,皮蛋豆腐撒上柴魚片調味,都是受到日本飲食文化的影響。[註02]

 

「鮪魚罐頭」裡的鰹魚

除此之外,鰹魚也很常做成罐頭,市面上常見的「鮪魚罐頭」,部分以鰹魚做成;為什麼以鰹魚為原料卻能標示為鮪魚罐頭呢?

 

依生物分類學方法,正鰹及鮪魚都屬於鯖科,因此國際間制訂鮪鰹魚罐頭可使用的原料魚種,包括7種鮪屬、3種鰹屬、3種齒鰆屬及正鰹等14種魚類,可將產品標示為鮪魚、鰹魚或鮪鰹魚罐頭。[註03]

 

產地特有的家常小吃:魚膘、魚卵能入菜

在鰹魚的盛產地,例如:宜蘭縣、臺東縣或新北市貢寮區,可以在港邊看到處理鰹魚的工人將魚膘(雄魚精囊)和魚卵取出,再把魚肉送往柴魚或魚餌加工廠,魚膘和魚卵較無經濟價值,漁民常帶回家當作加菜好料。

 

魚膘經過簡單川燙煮熟、沾上一點芥茉或醬油就能食用,或者以麻油調味、蔥薑蒜爆香快炒,就是一道香味俱全的薑絲麻油魚膘;魚卵可以川燙做成沙拉,或者抹鹽油煎,這些料理都是產地特有的家常小吃。[註04,05]

A

●【閩南語】四月煙,毋免落油煎:

農曆四月是俗稱「煙仔魚」的鰹魚最肥美的季節,因為油脂較多,下鍋煎煮時不需太多油。[註06]

A
料來源

註01: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翁佳音、曹銘宗,貓頭鷹出版社,2021年。

註02:近代臺灣柴魚的生產與消費:以臺東為核心,曾齡儀,民俗曲藝219期,2023年。

註03: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食品安全資訊網-淺談國際間對於鮪魚罐頭的標示管理

註04:新北市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夏季限定底家自煮炸彈魚!

註05:上下游-農曆四月煙免油煎 煙仔煙虎怎麼分?

註06:澎湖知識服務平臺-四月煙,毋免落油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