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我很好奇我們吃的木耳如何栽培?菇舍長什麼樣子呢?
產環境

臺灣目前商業栽培的木耳主要為毛木耳的兩個品系──黑耳、紅耳。紅耳適合於18~25℃出菇生長發育,主要在9月中旬至隔年2、3月栽培,黑耳適合於23~30℃,主要在9月初至隔年3、4月栽培 [註01]。點此看更多:木耳家族

 

木耳栽培大致上可分成段木天然植培法及木屑太空包栽培法,臺灣目前以木屑太空包栽培法為主。[註01]

 

  • 段木天然植培法(照片來源:陳美杏博士)段木天然植培法(照片來源:陳美杏博士)
    木屑太空包栽培法(照片來源: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石信德研究員)木屑太空包栽培法(照片來源: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石信德研究員)
A
產過程

1.菌種採集與培養
從新鮮木耳上採集組織或孢子,將其培養成菌種,經過檢定確定為優良菌種後,才可進行栽培生產。[註01]

 

2.木屑太空包製作
以多種樹種製成的木屑,混雜米糠、黃豆粉、碳酸鈣等配方,加水進行均勻混合,使含水量為60%~65%,填入太空包後封口,接著進行殺菌作業。[註01]

 

3.太空包內接種
接種人員應換穿乾淨的工作服、進行手部消毒,並以消毒過的接種匙將菌種挖鬆,將菌種接入太空包中。[註01]

 

4.太空包培養菌絲
將太空包移到菇舍,整齊排放在床架上,等待菌絲成長。菇舍須保持遮光及通風良好的狀態,溫度控制在22~28℃,濕度為70~80%。[註01]

 

5.太空包開包管理
等到菌絲長到九分滿或全滿時,將太空包割開;隨著子實體發育長大,噴霧灑水量和通風量要加大,並給予適當的光照。[註01]

 

6.採收
開包後約3-4週即可採收,採收後間隔約1個月,即可再次採收,共計可採收4~5次。黑耳採收後通常以新鮮狀態販售,紅耳則以曬乾狀態出售。[註01]

A
料來源

註01:臺灣農家要覽增修訂三版-農作篇(二),農業部編著,2005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