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認識農產
你有吃過臺灣藜嗎?你知道臺灣藜在料理前的樣貌嗎?一起來認識臺灣藜吧!
識臺灣藜

臺灣藜與藜麥皆為藜屬作物,藜麥原產於南美洲,而臺灣藜則為臺灣原生種,兩者在外觀、大小及顏色都不盡相同,藜麥的果穗直立,脫穀籽實較大;臺灣藜的果穗下垂,脫穀籽實較小。兩者皆具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及人體必需八種胺基酸,營養價值高,可滿足人類基本營養需求。臺灣藜常見的料理例如:臺灣藜飯、粥、沙拉及麵包等。[註04]

 

 
臺灣藜籽實(未脫殼的籽實呈現紅、橘紅及橘黃色,如圖中罐裝商品;脫殼後呈現淺褐色,如圖左真空包裝商品)(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
 
臺灣藜飯(照片來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快問快答
問題
享用臺灣藜美食的同時,你知道它的原貌嗎?請點選以下照片,把臺灣藜找出來。
選項A
答錯了
這是水稻。
再試一次
選項B
答錯了
這是小米。(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
再試一次
選項C
答對了
這是臺灣藜。(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
繼續閱讀
A
灣藜特徵

果穗的色彩鮮豔多變
臺灣藜的果穗色彩鮮豔,具紫紅、紅、橘紅及橘黃等多種顏色,其色澤主要來自果實的外殼──此構造稱為「花被片」。[註01]

 

 

 

抽穗開花

臺灣藜的開花習性與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米相同,先抽穗再開花。

 

 

主要食用的部位──籽實

臺灣藜的果實一般稱為籽實,與稻米的應用方式相似,可蒸煮成飯,通常與一般食用米混合煮食,也可製作成飯糰、餅乾、薯球、泡芙、麻糬、鬆餅及米香等食品。[註01,02]

 

市售的臺灣藜可分為脫殼籽實及帶殼籽實兩種型態,脫殼籽實為去除外殼的籽實,一般呈淺褐色,若表面殘留果皮則會呈現淺紅、淺橘或淺黃色,因含有不同甜菜色素,而具有多種色彩。帶殼籽實未經過脫殼作業,因保有外殼而呈現鮮豔的紅、橘紅及橘黃色。[註01]

 

甜菜色素是什麼?點此看更多:臺灣藜的營養成分

 

  • 由左至右分別為紅色、橘紅色及橘黃色品系的脫殼籽實(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由左至右分別為紅色、橘紅色及橘黃色品系的脫殼籽實(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

 

 

烹煮脫殼籽實時,出現一條條白色的東西是什麼?
因為種子構造的緣故,籽實吸水後,容易將種子內的胚擠出來,看起來像小蟲的東西,其實是種子的胚喔![註01]

 

 

 

臺灣藜的其他構造
臺灣藜的植株高度可達2公尺以上,莖直立,五稜具縱向條紋,顏色與穗相同,若將莖橫切,可見其內部髓心;葉片的形狀變化較大,具多形性,枝梢頂端的新葉會呈紅色,臺灣藜基部的葉片較大,形狀為三角形,葉邊緣呈鋸齒狀,愈接近頂端,葉片會越來越小,最頂端的葉子細小呈披針形,葉子邊緣圓滑。[註01,03 ] 
臺灣藜的嫩葉可以吃嗎?點此看更多:排灣族及魯凱族文化中的臺灣藜

 

  • 莖部縱向條紋(照片來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莖部縱向條紋(照片來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莖部橫切面,內有髓心(照片來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莖部橫切面,內有髓心(照片來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葉片(枝梢頂端新葉呈現紅色)(照片來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葉片(枝梢頂端新葉呈現紅色)(照片來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臺灣藜的植株顏色鮮豔(照片來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臺灣藜的植株顏色鮮豔(照片來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A
灣藜家族 [註01]
重要品系
紅色果穗

紅色果穗

成熟果穗的花被片呈紅色。

橘紅色果穗

橘紅色果穗

成熟果穗的花被片呈橘紅色。

橘黃色果穗

橘黃色果穗

成熟果穗的花被片呈橘黃色。

 

改良品種
臺東1號

臺東1號

國內第一個命名的臺灣藜品種。本新品種為市場主流之紅色果穗,具早熟、優良栽培特性及優質營養素。

 

(以上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臺灣藜

A
產小百科 [註01]

中文名:臺灣藜

別名:紅藜、赤藜

英文名:djulis

農產品分類:雜糧作物

生物學分類:莧科(Amaranthaceae)、藜亞科(Chenopodioideae)、藜屬(Chenopodium)

學名: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

小知識
  • 藜麥也是藜屬作物
  • 藜屬作物可供作蔬菜及糧食食用,亦被視為重要的民族植物,近年來風靡歐美的藜麥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即是世界上廣泛食用的藜屬穀類作物。藜麥與臺灣藜為同屬、不同種的作物,兩者在穗部型態及脫殼籽實外觀上差異較大。[註01]

A
料來源

註01: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臺灣藜
註02:農業部-臺灣藜之開發應用成果介紹
註03:臺灣藜栽培密度探討,黃子芸,臺東區農技報導第33期,2015年。
註04:古老作物新觀點-淺談新興作物藜麥之價值,孫凭瑋,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第124期,2020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