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你有聽過臺灣藜的故事嗎?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故事吧!
獨特的臺灣藜釀酒文化
臺灣藜是臺灣原生植物,分布於全臺各地,在許多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中都有臺灣藜的記載,各族群多利用臺灣藜作為酵母進行釀酒,形成獨特的臺灣藜釀酒文化,例如北部的賽夏族將酒分為四類,其中添加臺灣藜釀製的酒稱為 pinoriyan;另外,有些布農族人會在蒸好的小米之中,添加臺灣藜和兩到三種植物的葉子,幫助小米發酵。[註01,02]
在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中,小米、陸稻、芋頭及甘藷才是主要的糧食作物,較少食用臺灣藜,而小米酒只有在節慶前才會釀造,並在節慶與祭祀時使用,因此作為釀酒酵母的臺灣藜,主要是因應傳統祭祀的需要而種植與利用。[註01,02]
小知識
- 臺灣藜酵母能釀酒又能做麵包
以臺灣藜培養酵母,不僅可以釀酒,還可以做麵包!臺灣藜能加速麵包發酵,做出來的麵包帶有較密實的口感,而且有一種特殊香氣。[註01]
排灣族及魯凱族文化中的臺灣藜
在排灣族及魯凱族部落裡,族人不僅利用臺灣藜釀酒,還會在小米及白米稀飯之中,加入臺灣藜的籽實與山萵苣等野菜;在旱災及寒害之際,臺灣藜更是「飢荒之糧」,它在旱季裡依然能生長,提供族人糧食來源。[註01,02]
除此之外,在臺灣藜採收期,族人會將艷麗的果穗做成頭飾或飾品,在節慶中配戴,或懸掛在家門前,象徵美麗與豐收。
或許正是因為生活中對於臺灣藜的利用較多,並且代代相傳,在南部及東部的排灣及魯凱族領域內,是目前臺灣藜種原保存最多,栽種數量較多的地區。[註01]
資料來源
註01:農業部-臺灣藜之開發應用成果介紹
註02: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荒田變農金,凋零小村翻身黃金部落的臺東紅藜創生記,賴韋廷、黃宥蓁,商業周刊出版,2018年。
註03: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臺東地區原住民蔬菜經濟栽培-臺灣藜(紅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