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巧克力甜點,巧克力的主要原料為可可豆,從可可豆加工為巧克力的過程繁複,型態已完全不同。
巧克力原料大解密
打開可可的果莢,裡頭白色一粒一粒的是可可的果肉及種子,撥開白色果肉就能取出種子,俗稱為「可可豆 (cocoa bean)」。仔細觀察,剛採收的可可種子呈現濕潤狀態,經過乾燥之後,外觀皺皺的,內部的顏色因品種而異,有紫色和白色;由於可可種子富含油脂,摸起來有點軟Q,經過發酵、乾燥、烘焙、破碎、去殼之後,可透過壓榨萃取可可脂,壓榨剩下的材料磨成粉,就是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可可粉。
白色軟綿的可可果肉
可可的果肉呈現白色,薄薄一層披覆在種子周圍,有些黏稠,口感軟綿,與釋迦及山竹有些相似,味道甜中帶酸,不如釋迦甜膩。
表面凹凸不平的果莢
可可果莢 (cocoa pod) 的表面凹凸不平,質硬而需用刀子剖開,一顆長約15 ~ 30公分;顏色因品種而異,未成熟的果實主要可分為紅色或綠色,成熟果莢為黃色或橘紅色。[註01]
花、果長在樹幹上?!
與一般人對果樹的想像不太一樣,可可的花朵長在樹幹上,經過開花結果形成果莢,與樹葡萄一樣是幹生果。[註01]
可可花的花瓣白色,花萼為粉紅色,直徑約1公分,無氣味;可可樹雌雄同株同花,成株一年平均可開5,000 ~ 10,000朵花,其中只有約50 ~ 200朵花能長成果莢。[註01]
可可樹長什麼樣子?
當可可樹長到約1 ~ 1.5公尺時,頂端會分化出4 ~ 5枝的水平枝條,稱為「輪生枝」;可可樹為常綠小喬木,植株可高達10公尺以上。可可的葉片寬闊,葉長可達40公分。[註01]
可可依果實的外型、大小及可可豆的色澤及香氣,主要可分為Criollo (克里奧羅)、Forastero (弗拉斯特羅) 及Trinitario (特里尼塔里歐) 等三大種群,而各國栽培的品種則是以此三大種群進行改良及選育。
(照片來源:wiki, Tamorlan)
Criollo(克里奧羅)果實/ 種子
Criollo(克里奧羅)
果莢顏色為紅或黃色,果皮較薄。
果莢較瘦長,表面具深溝及疣狀顆粒。
可可豆種子大,內部顏色偏白、象牙白到淺紫。
源自於中美洲巴拿馬一帶。
主產地為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及印尼。
產量少,占全世界可可生產量約5%。
可可豆帶獨特香氣,品質優良,常做成高級巧克力。
Forastero(弗拉斯特羅)果實/ 種子
Forastero(弗拉斯特羅)
果莢通常為黃色,果皮較厚。
果莢較圓胖,表面較平滑。
可可豆種子呈扁平狀,內部顏色為淺紫到深紫。
可能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
主產地為西非及東南亞,為目前栽培最廣泛的品種群。
產量多,占全世界可可生產量約80%。
可可豆具有苦、澀及酸味,常做成一般巧克力。
Trinitario(特里尼塔里歐)
為Criollo與Forastero的雜交後代,其果莢及可可豆特徵介於兩者之間。
最早種植於千里達島(Trinidad)而以此命名。
主產地為印尼、斯里蘭卡、南美洲及西印度。
產量占全世界可可生產量約15%。
可可豆風味濃郁,帶點果香。
中文名:可可
別名:可可亞
英文名:cocoa
農產品分類:果品
生物學分類:梧桐科、可可屬(Theobroma)
學名:Theobroma cacao
註01:可可健康管理-技術專刊,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編印,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