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我很好奇可可是怎麼種出來的?可可園又長什麼樣子呢?
產環境

可可為熱帶植物,栽培地區主要分布於南北緯20度之間,大約介於南北回歸線間;可可樹喜歡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生長,適合生長的溫度在18℃以上,太過寒冷可能引發寒害,使葉片褐化或失水乾枯;而空氣濕度維持在80%以上為佳,年降水量以1,500 ~ 2,000毫米為最佳,缺水容易造成植株生長狀況差或停止生長。[註01]

 

臺灣中南部地區氣溫較高,尤其屏東縣終年高溫,適合種植可可,唯冬天降水量較少,應加強灌溉來補充可可生長所需水分。[註01]

 

可可原生於熱帶雨林下層,幼苗期間,除了保持高濕度,若有適度遮蔭可促進植株生長,適合與檳榔或香蕉等作物間作,以檳榔葉或香蕉葉遮光。[註01]
 
 

可可園(照片來源: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可可園(照片來源: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A
物栽培曆 [註02]

可可栽培曆

A
產過程
1.苗木繁殖

可可常見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種子繁殖、嫁接及高壓等三種。臺灣可可苗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是種子繁殖,最經濟且簡單。

 

可可種子從果莢中取出後,應立刻播種,避免種子失水乾燥,造成活力下降而不易發芽。[註01]

 

種子孵芽

▲種子孵芽

一個月苗

▲1個月苗

2.整枝與修剪

透過控制枝條的生長、位置與方向,形成理想的樹形;再加以修剪,來維持基本樹形,藉此增加果園通風,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同時可減少養分不必要的消耗,平衡果實生長所需養分。此外,控制樹高方便果實採收、降低颱風危害。[註01]

3.施肥

可可生長需要充足的養分,例如氮、磷、鉀元素等有機質,尤其是在成熟可可樹生產果實期間,需補充充足的氮肥及鉀肥。[註01]

4.採收

可可從幼苗長成樹,要經過2~3年的時間才會開花結果,樹齡4~5年後,生產的可可豆才會飽實,而且產量逐年增加;管理良好的果園能採收25~30年左右,之後產量逐漸減少。[註01]

 

當果莢開始轉色時,最適合採收;過熟時,可可豆會在莢內發芽,降低品質。人工採收果莢時,需以鋒利剪刀從果梗處剪出平整切口,避免徒手拉扯造成樹皮損傷,影響下一次開花。[註01]

 

採收後須儘快將可可豆從果莢中取出,可利用木槌敲打果莢中央,使果莢開裂成兩半,便可輕鬆取出可可豆,接著進行發酵與乾燥程序。[註01]

 

剪刀採收

▲剪刀採收

5.加工

可可豆需經過發酵,才會形成巧克力迷人的風味與色澤。可可豆從果莢中取出後,連帶果肉直接放在容器中,緊密堆疊,在密封狀態下進行無氧發酵48小時,之後當液體從箱內流出時,應逐漸增加通風,並透過翻攪增加通氣性,促進微生物持續作用,進行有氧發酵。發酵完成後乾燥保存,或進一步烘焙產生更豐富的風味。[註01]

 

(以上照片來源: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小知識
  • 可可豆的發酵過程
  • 發酵過程起於可可豆果肉之酵母菌生長開始,接著酵母菌、乳酸菌及醋酸菌將可可豆周圍果肉的糖分轉變為醋酸及乳酸,且生成二氧化碳與水,並產生熱能造成升溫,然後果肉開始分解液化。

     

    發酵最初的48小時內,溫度可上升至40~45℃,當液體從箱內流出,應逐漸增加通風,而微生物將繼續作用並維持溫度,過程中可利用翻攪可可豆來增加通氣性,促進微生物持續作用。

     

    可可豆在進行一連串複雜的化學變化後,蛋白質分解成各種氨基酸,最後形成巧克力迷人的風味與色澤。發酵時間長短視可可豆數量、種類、及環境溫濕度而定,一般約在5~7天。<本文擷取自可可健康管理-技術專刊-可可栽培管理要點,李文豪、何孟勳 [註01]>

A
料來源

註01:可可健康管理-技術專刊,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編印,2016年。
註02:產銷履歷農產品生產過程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雜糧特作類-可可,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編撰2021年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