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鯧的肉質紮實、口感細緻,不論是乾煎、清蒸或是紅燒都很適合,其中「鯧」魚因為與「昌」同音,在年節時很受民眾歡迎,希望吃了鯧魚不只能年年有餘,還能帶來昌隆與昌旺。你吃過金鯧嗎?你比較喜歡哪種金鯧的料理方式呢?
(照片來源:香煎金鯧-flickr-Joël Fukuzawa、煙燻金鯧-縱橫魚蝦貝類網;下方快問快答-臺灣魚類資料庫)
金鯧是鰺科鯧鰺屬的魚種,在臺灣有2個常見品種。一個是體型較小、背鰭較長的布氏鯧鰺,另一個是體型較大、背鰭較短的穆克鯧鰺,都是市場上常見的金鯧魚喔!
布氏鯧鰺(ㄙㄠ)
布氏鯧鰺屬於較扁平的魚類,側面看過去像是橢圓狀的卵形,身體為銀白色、沒有任何斑紋,這些特徵與多數的鯧魚相似。
想要辨認出布氏鯧鰺,可以從背鰭的長度和鰭膜的顏色來辨別,布氏鯧鰺的鰭膜是偏褐色至暗橘色,而且布氏鯧鰺的背鰭很長,會長到比尾柄還後面喔,因此又被稱為長鰭黃鱲鰺。[註01,02]
(照片來源:臺灣魚類資料庫)
穆克鯧鰺(ㄙㄠ)
穆克鯧鰺也是屬於較扁平的魚類,側面看過去像是橢圓狀的卵形,身體為銀白色、沒有任何斑紋。
想要辨認出穆克鯧鰺,可以從背鰭的長度和鰭膜的顏色來辨別,穆克鯧鰺的鰭膜偏黃色,背鰭較短,且體型較大,因此又被稱為短鰭黃鱲鰺。[註05]
(照片來源:臺灣魚類資料庫)

- 鰭膜
魚鰭是由鰭條與鰭膜組合而成,鰭條為較硬的骨幹,負責支撐,鰭膜則是連接著鰭條的膜狀構造,負責連動構造並產生阻力,讓魚體在游動時能有前進或轉向的動力。[註03]
金鯧是布氏鯧鰺及穆克鯧鰺的俗名,雖然名字裡都有鯧字,但金鯧其實不是鯧科而是鰺科的魚類,只是外型和鯧科非常相像,所以會被拿來當作白鯧的替代品。一起來看看在市場裡被歸類為鯧魚家族的有哪些吧!
- 鯧科鯧屬
銀鯧
俗名:白鯧、正鯧、支子。
尾鰭為燕尾形。
肉質鮮嫩。
野生捕獲量少、價格昂貴。
主要分布在臺灣西部、西南部海域。
中國鯧
俗名:斗鯧、中華鯧。
嘴巴戽斗、尾鰭較圓潤。
主要分布在臺灣西部、北部海域。
鐮鯧
俗名:燕尾鯧、暗鯧。
尾鰭為燕尾形,且下方的燕尾比上方的燕尾長。
主要分布在臺灣西部沿海。
- 非鯧科
布氏鯧鰺
俗名:長鰭黃鱲鰺、金鯧、紅衫、金槍。
鰺科鯧鰺屬。
鰭膜為褐色至暗橘色,背鰭長於尾柄。
多為人工養殖,價格較便宜,常被拿來取代白鯧。
穆克鯧鰺[註05]
俗名:短鰭黃鱲鰺、金鯧、紅衫、金槍。
鰺科鯧鰺屬。
鰭膜偏黃色,背鰭較短。
價格較便宜,常被拿來取代白鯧。
圓白鯧
俗名:銅盤、鯧仔、金鐘。
白鯧科白鯧屬。
肉質細緻。
主要分布在臺灣西部海域。
烏鯧
俗名:黑鯧、三角鯧、鯧鼠魚、暗鯧。
鰺科烏鰺屬。
臺灣各地沿海皆有分布。
(照片來源:臺灣魚類資料庫)

中文名:布氏鯧鰺
別名:金鯧、金槍、紅衫、紅沙瓜仔、長鰭黃臘鰺
英文名:snubnose pompano
農產品分類:水產類
生物學分類:鰺科 (Carangidae)、鯧鰺屬(Trachinotus)
學名:Trachinotus blochii
中文名: 穆克鯧鰺
別名:金鯧、金槍、紅衫、短鰭黃臘鰺
英文名:Indian pompano
農產品分類:水產類
生物學分類:鰺科 (Carangidae)、鯧鰺屬(Trachinotus)
學名:Trachinotus mooka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