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我很好奇我們吃的白蝦是怎麼來的?
產環境

白蝦屬於熱帶型種類,原產於美洲西岸,從加州沿海到祕魯北部海域,從北緯32度到南緯23度地區,屬於廣鹽性生物,在海水、半鹹水及淡水都能存活。在臺灣,白蝦的養殖區域由臺灣西南部沿海發展到東部區域。[註01]

 

野生的白蝦成蝦會在海洋生活及產卵,孵化的蝦苗藉由潮汐漸漸流向岸邊,在沿海河口、潟湖或紅樹林地區度過幼蝦及稚蝦階段。[註01]

A
蝦養殖生產曆

白蝦養殖生產曆

A
產過程

在臺灣西部地區,養殖場專業養殖白蝦佔少數,大部分以混養方式養殖白蝦,魚塭中主要飼養虱目魚或其他魚類,並利用白蝦會吃魚類剩餘飼料的特性,藉此淨化水質,又能透過收獲白蝦帶來收入。

 

臺灣東部地區大部分是專業養殖白蝦,養殖池中只飼養白蝦,飼養密度比西部地區高。

 

1.幼苗繁殖
有專門的蝦苗繁殖場來培育幼苗,從種蝦培育、採集蝦卵、飼養幼苗,都在繁殖場中進行。

 

  • 受精卵受精卵
    胚胎胚胎
    無節幼蟲(孵化後 - 不攝餌;俗稱:蛾仔)無節幼蟲(孵化後 - 不攝餌;俗稱:蛾仔)
    眼幼蟲(開始攝餌;俗稱:拖糞)眼幼蟲(開始攝餌;俗稱:拖糞)
    糠蝦期(俗稱:倒吊)糠蝦期(俗稱:倒吊)
    蝦苗(俗稱:紅筋)蝦苗(俗稱:紅筋)

 

(以上照片來源:水產試驗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劉冠甫研究員)

 

2.初期放養蝦苗
放養前需先整池、曬池至龜裂,並且潑灑熟石灰,藉此消毒池底,之後注入海水進行養水工作,當水色呈淺綠或淺褐色,就可以放養蝦苗。這時蝦苗還小,每天只需要2~3餐投餵飼料。

 

3.中期養殖
白蝦養殖1~2個月時,由於體型增長,對於水中溶氧量的需求增加,因此要增加水車或增氧機的數量。每天需投餵4餐。

 

4.後期養殖
白蝦養殖3~4個月後,隨著蝦子體型成長,攝食量和需氧量都變大,投餵次數改為每日4~6餐,並將增氧機24小時全開。由於蝦子的排泄物濃度也增高,漁民會加強換水。若有許多蝦子棲息在岸邊,或浮出水面,可能是水中溶氧量不足,必須改善。

 

5.捕獲收成
有些漁民會在魚塭中放置蛇籠,白蝦會從網目鑽進蛇籠中,隨著白蝦的體型成長,最後鑽不出籠子,漁民只要定時來收成蛇籠即可。放置蛇籠的網目大小,將決定捕捉白蝦的大小。

A
料來源

註01:白蝦106,水產試驗所特刊第21號,2017年。
註02:產銷履歷農產品生產過程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養殖水產類-甲殼類109年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