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我很好奇我們吃的羊肉是怎麼來的?
產環境
高床設計[註01]

高床設計[註01]

 

羊床與地面應保持至少60公分以上的高度,且羊床間應該有適當的間隙,以便羊糞能順利掉落至地面。此外,支撐羊床的羊舍牆壁兩側應留有寬20至30公分左右的空隙,方便羊糞氨氣消散。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山羊主題館-羊舍高床設計

 

山羊飼養設計[註02]

 

1. 牧草承載量:隨著羊隻成長,對日糧需求量愈高,因此飼料槽設計應能容納羊隻最大所需的飼料量。對於飼養乳肉羊,建議飼料槽寬度與深度約為40公分X 30公分。

2. 飼料槽可調整性:飼料槽要可以調整,依據羊隻的體型大小和生長週期去調整飼料槽的大小。

3. 羊隻採食效率:由於羊有挑食的習性,可使用草架及防網加以改善。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山羊主題館-山羊飼槽設計

 

通風隔熱設計[註03]

 

為提供羊隻舒適飼養環境,羊舍在天氣炎熱時應具備通風及隔熱設備來減少熱緊迫。隔熱設備通常分為屋頂墊高隔熱和遮蔽帆布兩種,通風設計分為風扇、屋頂太子樓和免動力渦流式抽風機。依據羊舍環境的差別,調整適合的裝置,達到最適合的散熱效果。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山羊主題館-羊舍通風及隔熱設備

 

飲水設備[註04]

 

在羊隻飼養中,每天持續穩定的供應清潔的水是至關重要。因此每個獨立羊欄應配置易於清洗之飲水設施,方便羊隻隨時獲取水分。此外整個牧場也需要有一個備份的貯水設施,以防止因停水而影響羊隻用水需求。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山羊主題館-山羊飲水設備
A
產過程

1 . 小羊的誕生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山羊主題館-母羊飼養管理

 

最初會選定用來繁殖的公種羊和母種羊,並將牠們關在一起方便培育。種母羊懷孕的週期為147-155天不等,之後便會進入分娩的階段將小羊生出來。

 

2 . 小羊的飼養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山羊主題館-宰羊飼養管理

 

在小羊剛出生的前三個月都還是以哺乳為主,在這期間會逐漸開始混搭飼料或者乾草飼養,讓小羊適應新的飲食方式。斷奶後則以乾草或是精緻飼料餵養,用來增加羊隻的體重和肉量。[註05]

 

3 . 羊隻上市拍賣

 

照片來源:本平臺編輯部

 

根據所提供的肉品不同,拍賣的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年輕肉羊(2-12個月)、一歲左右肉羊(10-12個月)以及成熟肉羊(20個月以上),以最高價決定這頭羊的買主。[註06]

 

4 . 羊隻屠宰

 

照片來源:本平臺編輯部

 

白天被買下的羊隻先送往繫留場等待,直到晚上進行屠宰,通常在晚上10點左右,這些羊隻會被送往已登記合格的屠宰場,進行人道屠宰。

 

5 . 羊肉分切販售

照片來源:本平臺編輯部

 

屠宰場獸醫會再次檢查肉品的衛生狀況,確保肉品合格後,羊肉進行分切成處理,並在天亮前送往傳統市場或超市。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