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科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的溫帶、亞熱帶及熱帶海域,屬於洄游性魚類,帶魚的成魚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海域較深處;繁殖季時準備產卵的魚群會洄游至近岸或淺海區產卵;當魚卵孵化並成長至幼魚與亞成魚階段,帶魚會逐漸離開近岸,最後回到成魚族群的主要棲息地。
東海與南中國海陸棚為全球最大的白帶魚(帶魚)漁場,臺灣因為緊鄰漁場,使得臺灣的東北與西南海域發展出相當興盛的白帶魚漁業。白帶魚是臺灣沿近海主要漁獲,一支釣的作業漁場主要分布在東北海域,而拖網作業漁場則主要分布在臺灣海峽以及西南海域,近年來燈火漁業(包含扒網及棒受網)之漁獲亦有增加的趨勢 [註02]。
白帶魚喜歡微弱的光,而且攝食的小魚及甲殼類垂直分布於海洋中,因此白帶魚白天喜歡游至深水層,到了夜間常會成群上游至海水中表層水域。而在休息時,時常頭上尾下的直立懸在水層中。
一支釣
使用一支釣捕獲白帶魚的作業漁場主要分布在東北海域,顧名思義就是使用一支釣竿進行捕魚。漁民主要利用白帶魚習慣在夜間成群上游至海水中表層水域,以及趨光的特性,傍晚開著燈火漁船出港,一直到清晨才回港。
漁船上由大量漁工進行一支釣的作業,一個人同時使用十幾支釣竿 [註03]。與拖網相比,一支釣的漁獲量比較少,但是對環境相對友善,此外捕獲的魚體比較完整而價格較高。
延伸影片:100年度漁樂新視界-第029集 漁村新據點夜釣嚐鮮趣
(可從9:15開始觀看)
中小型拖網
使用拖網捕獲白帶魚的作業漁場主要分布在臺灣海峽以及西南海域,主要為高雄及屏東漁民捕獲白帶魚的方式 [註04]。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漁船後在海中拖曳的漁網,將魚群捕撈,與一支釣相比,拖網的漁獲量比較多。
延伸影片:永建生態教育「線上」講座_從產地到餐桌–台灣漁業發展及漁撈技術介紹
(可從27:47開始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