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飲食文化
你有聽過白帶魚的故事嗎?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故事吧!
民菜色白帶魚

白帶魚可以說是臺灣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魚種之一;在大量外銷中國以前,白帶魚的產量大、價格便宜,而且全國各地的沿近海都有魚群,因此成為日常生活容易取得的食材。此外,白帶魚的魚刺相對較少,而且裹粉油煎之後鹹香下飯,每到白帶魚的盛產季,不只是許多人家裡的家常菜,在自助餐廳也很常見。[註01]

另一道白帶魚的經典料理──白帶魚米粉湯,便是將魚肉乾煎之後,再放入煮好的米粉湯,透過白帶魚外皮香煎的滋味及魚肉的清甜,為平淡無奇的米粉湯增添豐富的風味![註01]

 

現在還可以買到加工後的無刺白帶魚卷,冷凍保存方便,而且料理方式簡單。從冷凍庫取出及退冰後,可以直接裹粉油煎,也可以清蒸、鹽烤或做成紅燒;海鮮料理的網紅「猩弟」曾分享一道簡單料理,在攤開的魚卷上鋪放海苔和起司片,捲起之後放入烤箱約20分鐘即可上桌。[註02]

 

  • 酥炸白帶魚捲白帶魚米粉湯
    白帶魚米粉湯酥炸白帶魚捲

 

照片來源: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

A
祖限定「剔骨帶魚」料理

馬祖人稱白帶魚為帶魚,每到祭祖、拜神或結婚喜慶等重要場合,都能看到油炸帶魚出現在餐桌上。在過去資源匱乏的年代,馬祖漁民會利用魚汛期捕獲的魚隻,將吃不完的魚肉日曬風乾,延長食用期限。[註03]

 

在馬祖,帶魚的吃法有很多種,其中最特別的是「剔骨」。每逢帶魚盛產期,漁村婦女會將賣不完的帶魚削成大小不一的魚肉片,在她們的巧手之下,不到幾秒鐘時間就能讓一條白帶魚骨肉分離。趁著魚肉正新鮮,下鍋煮湯鮮甜美味!漁村裡的傳統料理便是將削骨的白帶魚肉加入「棍麵」湯頭中,在早期傳統麵店裡,還會將白帶魚肉和螃蟹肉一起熬煮,讓整鍋湯頭充滿鮮甜,可以說是馬祖限定的白帶魚料理。[註03,04,05]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