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適合在溫暖氣候、短日照的環境中生長,在臺灣主要有春、秋兩作,其中8月下旬的秋作,比較適合臺灣環境 [註01]。(照片來源: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1.對環境敏感的大豆
大豆對栽培環境變化非常敏感,如緯度不同、光週期、溫度明顯的改變、生育期間雨量的分布及土壤特性,都會影響大豆的產量。
想更了解大豆栽培環境,可參考:毛豆品種及栽培環境
- 1.什麼時候適合播種呢?
春作:1月中旬–2月中旬。
秋作:8月中旬–9月下旬。
播種前,在田裡全面施撒肥料,並且翻耕土壤,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如此一來作物就有足夠的養分,才能長得頭好壯壯。之後用機械同時進行開溝、作畦及播種。[註01]
使用綜合除草劑,並搭配中耕除草等措施防止雜草滋生。[註01]
幼苗期有立枯病及莖潛蠅,生育期有白粉病、露菌病、斜紋夜蛾、葉蟎、蚜蟲及銀葉粉蝨,結莢期有銹病、炭疽病、紫斑病及豆莢螟等。因此在開花前及結莢期均需適時防治。[註04]
大豆生育期間非常重視水分供應,但又不能浸水,灌溉水位到畦溝的八分滿,讓畦溝水分慢慢上升至畦面,全面濕潤後即可排水。
播種後若連續下雨,需注意排水,否則易造成種子腐爛或子葉不出土,影響發芽。在營養生長、中期及莢果充實期應注意灌溉,提供適量水分,而豆莢開始黃熟至採收則宜乾燥,若遇豪雨應注意排水,否則影響開花、授粉、結莢及種子品質,不利採收工作進行。[註04]
●毛豆:播種約65-85天後,超過85%的豆莢飽滿時,就可以採收了。採收後4-6小時內要送到加工廠,用機器剔除格外品並殺菁冷凍。[註01,04]
●大豆:當豆莢變乾燥、咖啡色,而且用手輕打有響聲,代表種子變硬,大豆完全成熟可以採收了。農民會用豆類聯合收穫機,從割取、收集、脫粒、選別及裝袋一次完成,收穫時豆株完全脫葉且豆莢乾燥,最有利於機械探收。 採收後種子經日曬2-3天或使用乾燥機,乾燥至種子含水量12%,即可包裝貯藏。[註01,04]
(以上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
註01:國產農漁畜教材
註02:大豆(含黑豆)良好農業規範(TGAP),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編撰,2011 年版。
註03:毛豆良好農業規範(TGAP),行政院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編撰,2007 年版。
註04:臺灣農家要覽增修訂三版-農作篇(一),策劃委員會編著,農業部,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