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產環境

柿子屬於溫帶作物,適合生長在18~23℃,溫暖且有強烈日照,但日夜溫差有9℃以上的地方,土壤以PH值6.0~6.8的黏質土壤較適合。臺灣北部海拔600~1000公尺的山坡地,是適合柿子的種植生產環境。 [註01]

 

柿子樹

 

(照片來源:flickr-oisa)

 

A
物栽培曆[註02]

柿子作物栽培日曆

A
產過程[註01]
1.繁殖與定植

柿子多採用嫁接繁殖的方式,因此需要培養砧木與嫁接苗。砧木大多使用山柿、牛心柿或甜柿果實中的種子,將種子洗乾淨、陰乾後直接播種,種植約一年、莖的直徑達到3~5公分後即可嫁接。

 

嫁接適合在1~2月柿子落葉後、萌芽前操作,在莖離地30公分處切斷,將嫁接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再用膠帶、石臘膜纏繞接口,以利癒合嫁接。[註02]

 

 

  • 砧木與接穗接合砧木與接穗接合
    用膠帶、石臘膜纏繞接口用膠帶、石臘膜纏繞接口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甜柿主題館)

 

2.枝梢生長管理

柿子是多年生的喬木,要經過十幾年的栽培才能達到最高產量,因此每年的整枝修剪就顯得特別重要,這樣才能保持柿子樹的日照通風與營養分配。

 

整枝有變則主幹型、開心自然型兩種方式,變則主幹型會預留許多主枝自然生長多年,再依照分枝的角度、粗細選取4~5枝作為主枝,再去除其他的枝條。開心自然型則是在種植之初,就開始控制主枝的數量和角度,利用繩子和支架調整樹型與枝條的角度。

 

 

  • 利用繩子和支架調整樹型利用繩子和支架調整樹型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甜柿主題館)

 

3.疏蕾、疏果

甜柿開花前,為了將營養集中給予、避免太多花果分散營養供給,會將結果枝前端的花蕾摘除,只在基部到中央部之間留下1~2個花蕾。

 

而甜柿在結果後,自然的生理落果率高達60%,農民為了保持柿子生產量與果實大小的穩定,會分次進行疏果作業,每個結果枝保留1~2個果實即可。有些農民為了減少生理落果,會在開花前後的時間,在樹幹基部環刻一圈減少莖部的養分向根部運輸,以減少生理落果的狀況。

 

 

  • 進行疏果作業進行疏果作業
    使用環刻減少生理落果使用環刻減少生理落果

 

(照片來源:疏果環刻-農業知識入口網-甜柿主題館)

 

4.病蟲害防治

病害:常見有炭疽病、白粉病、灰黴病等,主要是由病菌感染葉片造成大量落葉,可修剪去除病枝、控制基肥與田間管理,並使用推薦藥劑,以減少、防治病害發生。[註03]

 

蟲害:斜紋夜盜蛾、薊馬、介殼蟲等防治,可施用推薦藥劑,懸掛性費洛蒙誘蟲盒及藍色黏板進行誘殺與監測,或使用友善資材。[註04]

 

 

  • 炭疽病感染果實造成落果炭疽病感染果實造成落果
    灰黴病感染葉片灰黴病感染葉片

 

(照片來源:炭疽病灰黴病-農業知識入口網)

5.採收

柿子的果實會以果皮的顏色來判斷成熟與否,但不同品種柿子的果皮顏色也不太一樣。甜柿的果實開始轉成黃綠色的時候,就開始在樹上進行自然脫澀,當果皮變為黃色就代表脫澀完成,還需要等到果皮變成橘紅色時再採收。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