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是臺灣常見的瓜類蔬菜,又可以稱做「菜瓜」,日常生活中常作為料理食用,例如:絲瓜炒蛋、蛤蠣絲瓜等,簡單美味又可以養顏美容。此外,將完熟的絲瓜乾燥處理過後,就是大家熟悉的「菜瓜布」囉!
(照片來源:清炒絲瓜-本平臺編輯部;蛤蜊絲瓜-flickr @Kexy Huang)
絲瓜又稱為菜瓜,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蔓性植物,主要食用嫩果,果實老化後內部組織會產生出許多絲狀的纖維而稱為絲瓜。全臺各地皆有種植,種類可分為圓筒絲瓜及稜角絲瓜,並以圓筒絲瓜為大宗,是夏季重要的蔬菜之一。
莖:
莖具蔓性,藉由枝條前端及卷鬚來伸長攀附其他物體,可長10餘公尺,表面有稜角且具多數分枝,略帶有毛茸。
葉:
葉長 15-30 公分,寬 12-25 公分;葉柄長 7-15 公分,表面具有絨毛。葉片多呈掌狀形;粗鋸齒緣。觸感為紙質或糙紙質;葉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表裏兩面有絨毛;捲鬚細長,每節多有 2-5個分岐捲鬚。
花:
絲瓜花為單性花,雌雄異花同株;雄花序為總狀花序,腋生,花序可長達30公分以上,於花序軸由下而上陸續開放,通常一次只開1至3朵。雌花單生於葉腋處,花梗長約1至5公分。最簡單分辨的方法為:雄花有雄蕊、花瓣及花萼,花序上有其他小花苞,雌花有柱頭、花瓣及萼片,並帶有子房。
-
雄花
雌花
果實:
果實為瓠果,圓筒絲瓜為長橢圓形至粗圓柱形,呈下垂,長可達約20至60公分,部分絲瓜品種可達100公分,直徑約15至30公分,表面平滑或粗稜,具深綠色縱條紋;嫩時肉質可供食用,老時變為網狀纖維,稱為絲瓜絡。稜角絲瓜表面光滑,具10條凸出縱走稜角。
種子:
種子扁矩卵形,長約1.5公分,圓筒絲瓜顏色呈黑色或白色,呈平滑、扁平;稜角絲瓜種子顏色則多為黑色,兩種類型絲瓜之發芽適溫約25至28℃。
(照片來源:植物面面觀,莊溪)
- 圓筒絲瓜(短筒)
蘋果絲瓜
外型短、圓圓胖胖,顏色呈翠綠。
瓜肉口感細緻清脆、少籽清甜。
高雄二號
外型渾圓顏色呈青綠,條紋色澤濃,表皮佈有顆粒狀。
瓜肉口感綿細帶有脆度且無苦味。
- 圓筒絲瓜(長型)
情人絲瓜
外觀平滑、細長,顏色呈青綠色。
瓜肉口感最為細嫩,較無瓜味。
東光三號
外型端長整齊,果皮綠色、果肉翠綠色。
瓜肉口感香甜清脆,久煮不變色。
- 稜角絲瓜
澎湖一號
外觀具有十條縱稜,果肉纖維細緻較薄。
瓜肉口感細緻、甜脆,經炒後不褐變,尤以冰鎮生食口感最佳。
美菱
外觀端長細直,具有十條縱稜,果皮青綠色、肉色翠綠。
瓜肉經煮不變黑,口感細嫩柔軟。

- 為什麼市場上有些絲瓜煮過之後會湯汁變黑?
因為目前市面上有些農民仍以自行留種生產為主,一些早年的品種仍有烹煮後肉色及湯汁顏色較深的問題,現有新育成的品種已透過品種改良的方式,改善這類問題,烹煮後肉色及湯汁都會呈現可口的乳白色。
中文名:絲瓜
別名:
- 圓筒絲瓜別名:菜瓜、米管瓜、水瓜
- 稜角絲瓜別名:澎湖絲瓜、十角絲瓜
英文名:Sponge gourd
農產品分類:蔬菜作物-瓜菜類
生物學分類:葫蘆科(Cucurbitaceae)絲瓜屬(Luffa)
學名:
- 圓筒絲瓜 Luffa cylindrica Roemer.
- 稜角絲瓜 Luffa acutangular Ro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