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方式
我很好奇綠竹筍的家是什麼樣子呢?
生產環境
綠竹原生於中國南部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多分布在海拔500公尺以下區域,喜歡溫暖潮濕的氣候,因此溫度和水分對綠竹生長和發筍量多寡影響很多。最適合的溫度範圍在25℃-30℃之間,年降雨量1,400公釐以上,濕潤且排水良好的地區。[註01]
由於臺灣北部綠竹多栽種在淺山地區,水分灌溉不足,如果夏秋兩季降雨量不足,就很容易使綠竹生長停滯。例如109年9月至110年5月,臺灣受嚴重乾旱影響,沒有降雨也無灌溉用水的供給,筍芽的萌發就直接受到影響,造成出筍量及產能大幅降低。[註01,04,05]
作物栽培曆 [註02]
生產過程 [註01,02,03]
資料來源
註01:綠竹林的栽培技術與竹筍產銷,王仁、陳財輝,林業研究專訊第21期,2014。
註02:竹筍類良好農業規範(綠竹筍、麻竹筍、孟宗竹筍、桂竹筍)(TGAP),行政院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編撰,2007年版。
註03:綠竹筍主題館-綠竹母竹留存
註04:聯合新聞網,綠竹筍主產區臺南乾旱嚴重 農業局會勘農損超過兩成
註05:聯合新聞網,乾旱少雨竹筍缺水長一半就枯死 臺中今年減產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