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我很好奇我們吃的胡瓜是怎麼來的?
產環境

胡瓜喜歡溫暖,但又怕高溫和嚴寒,適合生長在20~30℃的環境,若氣溫高於35℃,會改變胡瓜花朵的著生,進而影響果實的形狀和品質。臺灣的夏季高溫多雨容易引起疫病,冬天低溫又會影響果實授粉,因此多數的胡瓜都栽種在設施裡,以利調節生產環境、提高產量。[註01,02,03]

 

胡瓜生產環境

 

(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

A
物栽培曆[註01]

小胡瓜作物栽培曆

A
產過程[註01]
1.育苗

胡瓜可以利用種子直接播種於田地,或是先在穴盤育苗,育苗7-10天,當長出1片本葉、苗株的根團也長好時,就可以定植於田地中。

 

  • 穴盤育苗穴盤育苗

 

(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

2.整地作畦

胡瓜喜歡生長在鬆軟、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因此在定植前要先整地深耕15-20公分,並以南北走向的高畦栽培,單行植畦寬建議80-100公分,雙行植畦寬建議150-180公分。

 

  • 整地作畦整地作畦

 

(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

3.立柱整枝

胡瓜為蔓性植物且生長快速,農民會立支柱給胡瓜攀爬,並協助固定瓜蔓,避免果實過重落果。

為了集中營養供應果實發育,會將主蔓第5節以下的側蔓摘除,第6節以上則會留2葉摘心,促進通風與透光性。

 

  • 立支柱給予瓜蔓支撐立支柱給予瓜蔓支撐

 

(照片來源:國產農漁畜教材)

4.灌溉施肥

胡瓜生長期的水份與肥料需求量大,土壤要保持在濕潤的狀態,但是大雨過後也要注意排水,避免根部泡水影響發育與養分吸收。

5.開花授粉

用網室栽培的胡瓜,大多為單為結果(不需授粉就會結果實)的品種,可節省授粉的時間與費用。若非單為結果的品種,則需要利用昆蟲協助授粉。

6.病蟲害防治

以小胡瓜為例,常見的病蟲害有莖部的蔓枯病、葉部的白粉病與露菌病等。建議使用窄域油混合碳酸氫鉀,可有效防治白粉病。露菌病則可利用窄域油混合亞磷酸來防治。

 

  • 胡瓜莖部的蔓枯病胡瓜莖部的蔓枯病
    胡瓜葉部的白粉病胡瓜葉部的白粉病
    胡瓜葉部露菌病胡瓜葉部露菌病

 

(照片來源:蔓枯病、白粉病-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露菌病-農業試驗所)

7.採收與分級

當胡瓜長到適合大小的時候,就可以採收販售。日常食用的胡瓜皆為嫩果,農民要時常撥開葉子確認果實狀況,避免果實過熟無法販售。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