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盆節是日本人送別亡者、供俸祖先的節日
每年的8月中旬,是日本人的「盂蘭盆節(うらぼんえ)」,簡稱「お盆」,源自於佛教的儀式。在盂蘭盆節各個佛教寺廟會舉辦盂蘭盆會、辦理法事,一般民眾也會準備供品來供俸祖先的亡魂。為了防止祖先迷路,會在盂蘭盆節的第一天迎魂火(迎え火),點火以迎接祖先的歸來,並在最後一天點燃送魂火(送り火)為祖先送行。
接引靈魂的交通工具—精靈馬
除了利用魂火指引祖先回家的路,還要準備用黃瓜、茄子做的「精靈牛、精靈馬」祭品,作為乘載祖先回家的交通工具。日本人會在黃瓜和茄子插上竹籤做的腳,黃瓜做成的「精靈馬」是給祖先騎乘,希望祖先能盡快回家;茄子做成的「精靈牛」是幫忙祖先把供俸的祭品運送回去,另外,牛的運行速度較慢,也有希望祖先慢點回去的寓意。
臺灣的醬菜文化
在臺灣早期的農業社會中,因為物資缺乏,非常珍惜每項作物,因此當作物盛產時,會利用醃漬的方式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再加上醃漬物的口味較重,很適合作為開胃菜,進而衍伸出具有特色的醬菜文化。[註03]
舉凡以各式蔬果製作的菜脯、醃蘿蔔、蔭鳳梨、蔭瓜、醬瓜、豆豉、破布子等等,都是藉由醬油、鹽巴、酒等調味料醃漬而成,不僅能延長食材的保存期限,這些醬菜也很適合搭配清粥食用。[註04]
醬瓜 v.s.蔭瓜 [註04]
其中,醬瓜類的醬菜很常出現在庶民的日常飲食中,像是瓜仔肉燥、瓜仔排骨湯,還有各種蔭瓜、黑瓜、脆瓜罐頭,都是醬瓜類的一種。
「老欸啊~明仔載愛呷菜喔!」這句經典廣告台詞中的黑瓜罐頭,就是用小胡瓜和黃豆麥醬油醃漬成的,因為醃漬後的顏色非常深,所以被稱為黑瓜。除此之外,花瓜罐頭、花胡瓜罐頭、脆瓜罐頭的名稱雖然不一樣,但也都是用小胡瓜和黃豆麥醬油醃漬的醬瓜罐頭喔!
另外一種用越瓜和蔭油醃漬成的蔭瓜,常常與小胡瓜和黃豆麥醬油醃漬成的醬瓜搞混,雖然他們醃漬後的顏色都很深,但是口感吃起來很不一樣喔!小胡瓜製成的醬瓜清脆、鹹香,越瓜做的蔭瓜吃起來軟嫩、鮮甜。臺灣傳統的醬菜中,用越瓜醃漬的蔭瓜可是一種高級的醬菜呢!
Cool as a cucumber
因為胡瓜含有90%以上的水分,表皮摸起來也很冰涼,所以和胡瓜一樣清涼的寓意是指「保持鎮定」的意思。[註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