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我昨天吃了一碗芝麻湯圓,芝麻的味道好濃郁喔!
對呀,很多食物都會加入芝麻增加風味呢。
你們這麼喜歡芝麻,知道臺灣芝麻的主要產地在哪裡嗎?
我知道,在臺南!
南市芝麻
臺南市芝麻

在我們的飲食生活中,時常可以看到芝麻的身影,沒有它許多食物都會因此失去風味。尤其本土黑芝麻味道濃厚,製作成麻油、麻醬特別香,而它主要來自於臺南,也難怪西港麻油、善化芝麻拌麵特別有名。我們吃的芝麻都是怎麼來的,芝麻農又有什麼獨特的照顧方式呢?答案就在「在地特色小教室」。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如果麻油雞沒有麻油,麻醬麵沒有香氣十足的芝麻醬,麻糬沒有濃郁的芝麻內餡,會變得多麼平淡無味?芝麻就是這樣的作物,雖然小小的,但在料理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幸運的是,我們在臺南就能找到品質一級棒的芝麻喔!
    在臺灣,我們每年吃掉三萬多公噸的芝麻,但本土芝麻卻佔不到一成,其他全仰賴進口。[註01] 雖然本土芝麻為數不多,但臺南出產的芝麻就佔了本土芝麻的九成,其中又以西港區栽培面積最大。到底西港有什麼秘密,能成為高品質芝麻的重鎮呢?[註02]
    來到12月的西港,芝麻已進入採收。位於曾文溪北岸的西港,種出的芝麻籽特別香,榨出來的麻油香味撲鼻,民間還流傳著「西港麻油香,臺灣第一香」這句話![註03]
    照顧芝麻不是件「芝麻小事」,對西港芝麻農而言,最忙碌的就是收成時節。每年 ,農民忙著將芝麻桿綑成一束束,立在太陽底下曬,等果莢乾燥裂開,再一把抓起好幾捆芝麻桿,在帆布上用打麻棒把芝麻打落,發出的聲響常常引起路過民眾圍觀。[註04]
    對在地西港農民來說,這些都是平凡的日常工作。芝麻粒掉落以後,又是一系列繁雜的工序。要搜集芝麻粒、用篩網去雜質,等這些全部完成後,才能送去工廠加工。因為芝麻無法用機器採收,因此所有步驟都是農民手工完成。每一粒芝麻,都是名符其實的「粒粒皆辛苦」![註05]
    然而西港芝麻農付出的遠遠不只如此,因為臺灣農業一般會噴灑過多的農藥,有些農友就號召夥伴一同友善耕作,堅持不噴灑除草劑,從芝麻收成前50天就不使用農藥,藉此達到農藥零檢出的標準。此外農友還有一個妙招,將麻油底渣和無患子混合在一起,於種植過程施用,可以防治白粉病、小蟲害,這樣種出來的芝麻可以說是喝麻油長大的呢![註06]
    臺南目前盛行的芝麻品種是二十年前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苦心育成的臺南1號。臺南1號芝麻香氣濃郁,油脂含量豐富,不僅榨油率高,香氣風味也都更勝於進口芝麻,大獲好評。[註07]
    由於種植本土芝麻的人力成本很高,售價壓不下來,在2002年臺灣加入WTO後,臺南芝麻不敵進口芝麻的低價競爭,許多農民紛紛轉作或休耕,前景一片黯淡。直到2005年,政府推行一鄉一特色,西港農友不希望記憶中的芝麻香就此消失,決定帶頭復耕,讓西港芝麻產業重新出發。[註02]
    這一次農友有了更加開放的眼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利用黑芝麻香氣濃烈的特點,開發芝麻粉、黑麻油等多元精緻的產品[註06],政府也舉辦胡麻節助攻[註08],甚至整合故事、產品、餐飲,輔導西港區農會規劃並設立胡麻嫂故事館,展示芝麻種植過程、品種、營養價值、傳統的榨油器具及食譜等,讓芝麻能夠打入大眾視野。[註02]
    為了提高芝麻品質,西港區農會設立了七個芝麻產銷班,定期召開講習會,提升農民的栽植技術。此外,還首開先例,與農民契作保價收購,提高農民的收益,讓越來越多農民願意投入芝麻產業,也讓芝麻價格穩定。[註03]
    如此的用心,終於獲得回報。在黑心油事件之後,讓西港麻油一夕爆紅,帶動了臺南其他地區的芝麻產業蓬勃發展[註05],現在善化的芝麻拌麵遠近馳名,安定推出的芝麻糖也是非常暢銷[註09]。
    今日任務
    1.臺南市的大朋友、小朋友,你們聽過家鄉的芝麻故事嗎?和朋友分享屬於你們的趣事吧!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