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畢業旅行去劍湖山玩的時候,老師有說在地的咖啡很有名,你們有聽說過嗎?
有呀!有一次全家去華山附近玩,看到沿路都是咖啡館,我還以為只是普通的咖啡館,沒想到有些會用在地咖啡,好特別喔!
你們知道為什麼古坑鄉盛產咖啡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古坑鄉的故事。
雲林縣古坑鄉咖啡
雲林縣古坑鄉咖啡

全臺種最多咖啡的鄉鎮之中,一定有雲林縣古坑鄉[註01,註02],全臺最早種植咖啡的鄉鎮之中,也一定有雲林縣古坑鄉[註03],因此被譽為「臺灣咖啡的原鄉」[註04]。古坑鄉的咖啡產業曾經有一段時間沒落,不過近年來,經過在地農民復種後,並在2003年首次舉辦「臺灣咖啡節」,讓古坑鄉從默默無聞的偏鄉一夕爆紅,不僅成為「臺灣咖啡的原鄉」,甚至成為「臺灣咖啡」的代名詞[註04]。為什麼古坑鄉會被選為最早種植咖啡的試驗之地?現在古坑種植咖啡的狀況又是如何呢?答案就在「在地特色小教室」。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一說到古坑,大家最先想到的不是劍湖山遊樂園,就是古坑咖啡,在前往華山和荷苞山的山路上,數十家咖啡館沿路散布,飄散著咖啡香。[註04]
    古坑舊稱「庵古坑」,日治時期日本人就在當地栽種咖啡,由於位居北回歸線上,日照及雨量充沛,所生產的咖啡口感濃郁而不苦澀,獲選為進貢日本天皇的「御用咖啡」。[註04]
    光復後在農復會(農委會的前身)的資助下,重新復植咖啡,栽種面積曾在1960年達到最高峰,當時荷包山甚至有咖啡山的稱號。直到1970年代中美斷交,咖啡產業不再有美援支助,加上國際咖啡價格震動等因素,古坑停止了栽種咖啡的事業。[註03]
    原本以為古坑咖啡就此消聲匿跡,沒想到在921地震和強颱重創古坑後,在地居民想起早期古坑咖啡曾經風光一時,重拾栽培咖啡的事業,並在第一屆臺灣咖啡節打響知名度,讓大家重新認識古坑咖啡,才知道原來臺灣也有種植咖啡。[註03]
    有些咖啡農小時候住在華山時,就常常偷吃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咖啡果實當零食,現在自己種咖啡,為了重拾那股懷念的滋味,於是滿山遍野尋找咖啡樹,並且試驗不同品種的咖啡,就是想找到最適合臺灣環境生長的品種。[註05]
    農夫不噴農藥,因為咖啡的天敵咖啡蟲喜歡酒精的味道,吊酒精裝置引誘牠比噴農藥更有效。[註05]
    為了保護咖啡樹免於日曬,農夫會在咖啡園裡種其他樹種,幫咖啡樹遮擋陽光。[註05]
    越接近採收的季節,咖啡果實會從綠色轉變成黃色,再轉為成熟的紅色,薄薄的果肉富含水分、微帶甜味。[註06]
    咖啡果實採收後,有些農夫會鋪在前庭日曬,利用太陽光的熱能,進行乾燥,農民需不時地翻動帶殼咖啡豆,讓咖啡豆均勻的乾燥,以利風味生成。
    雖然在臺灣種植咖啡的成本完全無法和國外競爭,但是臺灣的咖啡農也很厲害,一棵咖啡樹從頭到腳都能找出利用價值,咖啡果實可以釀成醋或做面膜,咖啡葉還可以泡茶,完全展現臺灣人不屈不撓的精神![註05]
    每年臺灣國際咖啡節大多會辦在古坑,安排一系列咖啡主題活動,包含職人解說咖啡、咖啡創意市集、音樂會和博物館,還有國際咖啡論壇,邀請大家來到古坑,一起參與咖啡的盛宴,延續古坑咖啡的豐富文化。
    A
    料來源

    註0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

    註0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情報告資源網

    註03:另類農食品質建構—古坑咖啡個案,廖哲強、蕭崑杉,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學報第22期,p.53-76。

    註04:臺灣咖啡原鄉的咖啡之旅-雲林縣古坑鄉

    註05:古坑咖啡到底是好貨還噱頭?我決定和日本人踏上古坑華山,尋訪臺灣咖啡最上游

    註06:臺灣咖啡之介紹,張淑芬、程永雄、徐信次、朱慶國,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第67期,2006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