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在地特色
這個週末,我們全家要去宜蘭玩,媽媽說想去南方澳漁港買鰹魚,那是什麼魚呀?
鰹魚是做成柴魚片的主要魚種之一,盛產季時還可以吃到鰹魚生魚片,讓我來分享宜蘭鰹魚的故事吧!
蘭鰹魚

宜蘭鰹魚鰹魚可以做成炙燒生魚片,也可以加工製成柴魚片,在生活中很常見,不過許多人吃過柴魚片,卻不知道鰹魚長什麼樣子,想一窺鰹魚的原貌,可以到鰹魚的盛產地──臺灣東部地區,在宜蘭、花蓮及臺東的漁港常可看到新鮮鰹魚。其中宜蘭縣的鰹魚產量較多,以民國108~110年的產量而言,平均是前三名!更多宜蘭鰹魚的故事就在「在地特色小教室」。[註01]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每逢春夏季節來到宜蘭縣南方澳或東澳附近,就有機會品嚐到鰹魚炙燒生魚片,這時正值鰹魚盛產季,魚群隨著溫暖的黑潮洋流一路向北,經過臺東、花蓮及宜蘭,繼續前往日本。
    鰹魚、鮪魚及鯖魚在生物學的分類上,屬於同科不同屬的魚類,其中一種鰹魚稱為扁花鰹,肉質甘甜軟嫩、入口即化,與鮪魚一樣美味。不過扁花鰹的產量較少,產量較多的種類是正鰹及圓花鰹,魚肉的油脂較少而乾柴,適合煙燻做成柴魚片![註02]
    正鰹及圓花鰹裡裡外外都很不同,主要的捕捉方式也不一樣!正鰹的腹部具有多條暗色縱紋,最大體長110公分,是圓花鰹的2倍,正鰹柴魚片的顏色偏紅,無腥味且較鮮甜,煮湯或灑在豆腐上都很適合。[註02,03]
    圓花鰹的花紋長在背部,最大體長50公分,柴魚片的色澤偏咖啡色,魚腥味較濃,比較適合煮湯增添風味,平價日式小吃供應的味噌湯通常都是用圓花鰹柴魚片燉煮而成。[註02]
    漁民說每逢清明節左右,當鯖魚產季進入尾聲時,大概就是正鰹產季的開始,想買到新鮮的鰹魚,春夏季盛產時可以到頭城鎮梗枋漁港、蘇澳鎮南方澳漁港及粉鳥林漁港,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有一次機會遇到漁船回港卸貨,當船隻靠岸時,購買魚貨的人潮已聚集在港邊蓄勢待發![註04]
    為什麼漁船可以固定時間出海及回港呢?原來是因為漁民已經在海上布置好漁網,利用鰹魚洄游及群游的習性,在魚群洄游常經過的路徑上,精心設計漁網陷阱,通常一隻魚游進後就會整群都入網,而且進去容易、出來難,因此盛產季時幾乎每天都有漁獲,漁民只要在固定時間去收網即可,這種漁法稱為定置網。
    定置網的規模很大,面積超過一個足球場,在google的衛星影像上清晰可見,不妨試試看用google earth 或google map的衛星影像圖層,在臺灣東部海域搜尋,從空中一窺定置網的長相。例如宜蘭縣蘇澳鎮的烏石鼻附近,或花蓮縣七星潭一帶。
    目前全臺沿岸定置網漁業29家之中,就有12家位於宜蘭縣,數量最多,分別在頭城及蘇澳地區。定置網主要捕獲正鰹及扁花鰹,漁民只撈取所需漁獲,並將網中的稀有魚種放生,屬於相對環境永續的漁法。而圓花鰹主要以扒網或棒受網的方式捕撈,漁民會在夜間利用光源吸引魚隻,再用漁網包圍魚群。[註05]
    正鰹捕獲上岸後,由漁工將魚膘及魚卵去除,並將魚肉送往柴魚加工廠。早年漁民會將鰹魚灑鹽日曬成魚乾,閩南語稱為「魚脯(hî-póo)」,後來到了日治時期,從日本傳入柴魚加工技術,並在港邊設立柴魚工廠,柴魚才逐漸成為臺灣人的日常調味品。
    製作柴魚的過程繁複且時間長,工人會先將魚肉煮熟,再剝除魚骨及魚刺,接著放進煙燻室裡經過長時間的燻烤;燻烤前,工人會在煙燻室的最底層燒柴,選用木麻黃、龍眼木等不含油脂與異味的樹種作為木柴;過程中師傅會在一旁守候,控制火侯、檢查柴魚燻烤的程度。[註06]
    近年來由於鰹魚的產量逐漸減少,許多柴魚工廠因為缺乏原料而歇業,只剩下少數幾家仍在營運。目前上等魚貨會賣到海產餐廳,而肉質較差的魚貨則做成魚餌。海產餐廳通常會厚切鰹魚片,再以炙燒表面的方式,做出外熟內嫩的口感。下次品嚐炙燒料理時,不妨注意眼前的料理是不是鰹魚肉呢?
    今日任務
    1.宜蘭縣的大朋友、小朋友,你們有聽過家鄉捕獲鰹魚的故事嗎?和朋友分享屬於你們的鰹魚故事吧!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