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你們有吃過一種蔬菜嗎?葉菜的一端捲捲的、另一端是展開的葉片,吃起來又嫩又脆,是熱炒店裡很常見的一道料理。
我知道!是山蘇!
沒錯就是山蘇,山蘇是臺灣山林裡常見的植物,但是它們總是高攀在樹上,想知道它們如何變成餐桌上的佳餚嗎?讓我來告訴你們...
蓮縣山蘇
花蓮縣山蘇

說到山蘇,你的腦海裡浮現的是一盤熱騰騰的炒山蘇,還是山林裡一叢叢盤踞在樹上的茂盛植物呢?你曾想過山蘇是如何從樹上來到樹下、山上來到山下嗎?

以前,原住民會到山林裡採摘山蘇的嫩芽,打獵時摘來生吃、打牙祭,或是帶回家為晚餐加菜。現在,族人已經將山蘇苗帶下山,在山坡上、樹林間栽培山蘇,不必再到深山裡採集。

全臺山蘇種植較多的縣市就屬花蓮縣,其中秀林鄉、鳳林鎮和萬榮鄉的產量較多,這些鄉鎮裡有哪些山蘇故事呢?一起來「在地特色小教室」聽故事吧![註01]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許多人來到花蓮玩,喜歡點一盤炒山蘇,那脆嫩爽口的滋味就連外國遊客也為之著迷!隨著山蘇的人氣越來越旺,野生山蘇供不應求,於是大家開始想辦法把山蘇「請下山」,在中低海拔地區栽培山蘇。
    來到花蓮鄰近山區的部落,例如秀林鄉的格督尚部落(佳民村)、萬榮鄉的支亞干部落(西林村)等,從平地到山坡地都可以看到山蘇的身影,這些農夫之中有些是原住民,至今已經栽培山蘇20多年。[註02]
    民國80年代剛開始栽培山蘇時,許多原住民對山蘇一點也不陌生,他們從小就在山林裡採摘山蘇嫩葉,當作野菜食用,因此很熟悉野生山蘇的生長位置,當時有不少族人幫忙將山蘇幼苗帶下山,甚至自己也來種山蘇。
    鄰近山區的部落多雨而潮濕,而且附近的樹林生長茂盛,剛好適合喜歡陰涼潮濕的山蘇,於是農夫便利用樹林下的空地,將山蘇填滿其中。這裡的山蘇幾乎不需要額外澆水,在露水與雨水的滋潤下吸飽水分,讓葉片軟嫩又清甜。
    山蘇的生命力旺盛,在野外自然生長也能茂密、健康,只要提供適合的生長環境,人工栽培幾乎不需要施加農藥和肥料,許多農夫都採用友善耕作,甚至經過有機認證,再加上花蓮擁有乾淨的水質與土壤,花蓮出產的山蘇讓人吃了很安心。[註03,04]
    雖然山蘇不用特別照顧也能生長,但是採摘工作非常依賴人力。軟嫩的新葉很脆弱,採摘時一不小心就會把葉子破壞,不但賣相不佳,而且不易保鮮;為了確保葉片鮮嫩,農夫總是趕在日出前就開始採收,下午立即裝箱送往市場。[註04]
    夏天採收時更是令人膽戰心驚!這時正是毒蛇和蜜蜂活動力最旺盛的時候,當農民採摘時,躲在山蘇葉子下的蜜蜂容易受驚而攻擊人,而陰涼潮濕的環境正好是蛇類喜歡棲息的地方,沒注意就會驚動到牠們而被咬傷。[註02,04]
    山蘇一年四季都有生產,不過春季和秋季的產量較多又美味。每當進入採收期,許多餐廳老闆就在山下等待,甚至有些盤商專程從臺北來到花蓮取貨。[註04]
    因為山蘇大量栽培,為部落帶來一些工作機會,也讓傳統互相幫忙的換工制度重現,今天整個家族幫這個家庭翻土,過幾天再一起幫忙下個家庭,族人們合力完成山蘇種植,現在以山蘇產銷班或合作社的方式,傳承了祖先的生存智慧。[註02]
    今日任務
    1.花蓮縣的大朋友、小朋友,你們有聽過家鄉栽培山蘇的故事嗎?和朋友分享屬於你們的山蘇故事吧!
    A
    料來源

    註0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情報告資源網
    註02:我長在打開的樹洞,程廷Apyang Imiq,九歌出版社,2021年。
    註03:肥美野菜好美食
    註04:品嘗嬌嫩綠翡翠滿是濃厚的人情味 萬榮鄉西林村的山蘇盛產中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