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東洛神葵
臺東縣金峰鄉洛神葵

洛神葵又稱洛神花,但我們食用的部位是果萼。果萼顏色鮮艷,味道酸甜,加工後能製成洛神葵乾、洛神葵蜜餞,甚至在飲料、蛋糕裡都能看到洛神葵,其味道和莓果類十分搭配。

臺東是洛神葵的主要生產地,花蓮、南投等其他縣市加起來的種植面積都沒有臺東多呢!一旦到了果熟期,洛神葵的細枝上就會有一顆顆的果萼,與綠葉對比,非常能吸引目光。為什麼臺東會種植這麼多洛神葵呢?洛神葵又有什麼故事?一起來看「在地特色小教室」吧!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炎炎夏日,來杯冰涼的洛神花茶吧!不僅味道酸甜,能消暑解渴,而且花茶的色澤紅豔,十分吸睛。更重要的是,洛神葵來自好山好水的臺東,種出來的洛神花品質好,嚐得到植物的原味,一定要試試看![註01]
    洛神葵是一種用途很多的植物。一般我們食用的部位是洛神葵的果萼,可以加工成果醬、蜜餞和飲料。除此之外,花和果實也可以入藥、釀酒,莖的纖維還能拿來造紙和紡織[註01]
    臺東種植的洛神葵集中在金峰、卑南、太麻里和長濱等地,從日治時期引入臺東開始種植。這裡有許多的原住民族在每年5、6月小米收成以後,農民就能種下洛神葵種子,等到了11月採收,剛好與部落傳統作物相互配合,提供當地居民另一份收入來源,使洛神葵成為臺東的特色農產。 [註02]
    臺東氣候濕熱,非常適合屬於熱帶作物的洛神葵。而這裡背靠大武山,又有太麻里溪穿過,在山風、海風、海霧和黑潮的助攻下,種出的洛神葵果萼飽滿、鮮豔,非常漂亮。[註03]
    對臺東農友來說,洛神葵不只是農作物,也是部落文化與大自然的緊密連結。為了落實與自然共榮的理念,便有農友號召大家進行有機栽種。雖然採收後,還要耐心地把毛毛蟲挑掉,但這些毛毛蟲就是洛神葵無毒的最佳證明,甜美的成就感也凝聚了部落的向心力。[註03]
    每年年底,洛神葵花凋謝後,就是採收果萼的時候了。怕壓傷嬌嫩的果萼,從採收到加工必須人工處理,當人力不足時,家家戶戶間會互相幫忙,小孩子放學後,也會一起在庭院裡處理堆得像小山一樣的洛神葵。[註04]
    洛神葵花的果萼採收後,農民會用中空不鏽鋼管把果萼裡的綠籽去除,順勢把果萼一個個串在棍子上,稱作「捅洛神」,捅洛神要快、狠、準,利用旋轉的力道把籽芯掏出。像這樣全家圍坐在院子一邊捅洛神,一邊閒聊,非常熱鬧。 [註03]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臺東,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和觀光,農友們紛紛推出各項洛神葵的產品[註05] ,加上塑化劑風波後重視健康的風潮,營養價值高的洛神葵開始一砲而紅。[註03]
    為了能抓住消費者的心,有農友自己設立風乾室,用相思木在攝氏70度下慢慢烘烤,以製作出天然、安全的洛神果乾。對於加工品,臺東洛神葵農很堅持,不量產、不庫存,就為了帶給消費者最好的味道。[註03]
    隨著臺東洛神葵聲名遠播,也帶動了觀光發展,在每年洛神花季時,不妨到臺東金峰來一趟深度之旅,走近洛神葵田,動手製作洛神葵蜜餞,還能了解當地的部落文化,在天光與山巒之間,感受當地的日常生活。回去之後,在品嚐洛神葵時,就會記起在這裡經歷的點點滴滴。[註04]
    今日任務
    1.臺東縣的大朋友、小朋友,聽過家鄉的洛神葵故事嗎?和朋友分享屬於你們的故事吧!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