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你們知道臺灣哪個鄉鎮盛產木耳嗎?
不知道,我連木耳怎麼種、適合種在哪裡都不知道…
讓我來告訴你木耳盛產地的故事吧!
義縣中埔鄉木耳
嘉義縣中埔鄉木耳

料理中常見木耳作為配料,例如高麗菜炒木耳、木須炒麵和酸辣湯等,只要使用些許木耳,就能為料理增添豐富的口感,看似不起眼卻能立大功。

你知道市面上看到的國產木耳大部分產自哪裡嗎?答案是嘉義縣中埔鄉,以民國109年而言,國產木耳每10朵就有7朵以上來自中埔鄉。為什麼中埔鄉盛產木耳呢?菇農如何栽培木耳呢?答案就在「在地特色小教室」。[註01]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木耳彈牙的口感能讓料理增色不少,例如美味的鳳梨炒木耳、溫潤順口的紅棗木耳露……聽到這裡,你心動了嗎?如果想吃木耳,嘉義縣中埔鄉出產的木耳能讓你大飽口福!
    中埔鄉位於阿里山山脈的山腳下,當地通風良好,再加上有八掌溪從旁邊流過,為中埔鄉帶來涼爽的氣溫和充足的水氣,正好適合菇類的生長,這裡不但盛產木耳,還有栽種香菇、靈芝等各種菇類。
    中埔鄉菇農栽種木耳已經有30幾年的經驗,當初會選擇以木耳為職業是有原因的,民國50年代他們曾經靠著種植洋菇來賺取外匯,透過栽種洋菇的經驗,確定了中埔鄉的環境適合發展菇類的產業,並且也藉此累積了不少栽培技術。[註02,03]
    後來民國70年代洋菇外銷數量下降,許多菇農就選擇轉作其他菇類,開始學習如何栽培香菇和木耳。雖然他們對菇類不陌生,但是接觸新的事物仍然需要花費心思去摸索。[註03]
    在各種菇類的栽種嘗試之中,木耳的種植狀況較為成功,而且,因為菇農之間彼此都會分享栽培技術與心得,交流非常熱絡,甚至還組成嘉義縣菇類生產合作社,不但成員間可以彼此切磋技術之外,還會向外請教專家種植與加工方面的技術。[註03]
    來到中埔鄉,只要看到黑色紗網罩住的小屋,可能就是栽培木耳的菇舍喔!為什麼菇舍要保持黑暗的狀態呢?因為菇類的菌絲在黑暗中才會成長,而且它們喜歡潮濕的環境,因此菇舍裡到處都設有管線,適時噴霧灑水來保持室內溼度,就像在幫木耳做蒸氣SPA!
    進入菇舍裡,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太空包,太空包裡裝滿了多種樹木製成的木屑,並且混雜米糠、黃豆粉等各種配方,提供木耳成長所需的養分。等到菌絲幾乎長滿了整個太空包,菇農會將太空包割開,幾週後就會長出深色的木耳,好像一朵朵盛開的花兒。
    菇農採下木耳之後,有些木耳會在新鮮狀態之下包裝出售,有些則會曬乾來延長食用期限,木耳脫水後重量會下降,而且體積只剩下原本的一半,買回家要料理時,必須要先泡水膨脹才能食用。
    近年來,中國生產的低價木耳輾轉進入臺灣,嚴重影響到中埔鄉的木耳產業。面對危機,一方面由政府推動進口木耳的產地標示,另一方面菇農參與產銷履歷制度,監控並記錄生產的過程,提供高品質的木耳,消費者只要看到商品上有我國特定的標章,就代表是優質的國產農產品![註04]
    此外,菇農積極地開發木耳健康飲品,人手一瓶很方便飲用,而口感就像燕窩般滑順又彈牙,而且食用木耳有助於強健心血管與增強免疫力,兼顧便利、美味與營養,可以成功抓住許多消費者的心。透過菇農的智慧與用心,讓國產木耳產品更加地創新與精緻,更能藉此突破傳統農業的困境。[註05,06]
    A
    料來源

    註0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情報告資源網
    註02:鮮享在地-木耳
    註03:菇類栽培的產銷活動與社會網絡-以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為例,羅伊真,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註04:公視新聞網-中國木耳經第三地輸入 影響在地產業經營
    註05:尋味臺灣四季養生,李杰奎、梁鳳鈺、葉姿劭、彭志強、廖恩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2016年。
    註06:菇類萃取新用途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