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這個果實吃下去好酸澀喔!
不要急著吐掉,多咬幾下你就會發現它的甘甜。
真的耶!變成甘甜味了,這個是什麼水果啊?
這個果實叫餘甘子,是阿公阿嬤小時候常見的零嘴。
餘甘子的盛產地在苗栗縣,讓我來告訴你產地的故事吧!
栗餘甘子

苗栗餘甘子臺灣在西元1800年左右引進餘甘子,目前以苗栗的栽種面積最大。餘甘子又被稱為印度聖果、救命果,但是在市場裡卻較少出現,為什麼餘甘子會被稱為「聖果」呢?一起來「在地特色小教室」看看吧![註01]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你有聽過餘甘子這項水果嗎?餘甘子是由客家人帶入臺灣,客家話中會用「有甘甜味」來描述餘甘子,他的發音和國語的「油甘」相似,因此又被稱為油甘。[註02]
    餘甘子原產於印度,屬於落葉喬木,可長到10幾公尺,但為了採收方便,會將樹形調整壓低,是一種食用兼藥用的果樹。[註03]
    農夫會在每年的8-11月採收餘甘子的果實,為了快速且有效地採收,會在樹下鋪一大面塑膠帆布,農民戴上布手套後,直接抓著樹枝往下搓,一顆顆的餘甘子就會叮叮咚咚地掉在帆布上,讓農民可以直接裝袋運送。[註04,05]
    臺灣目前主要種植的餘甘子多為地方品種,果實特性有很大的差異。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於2017年選育出兩個品種,一個是果實較大、顏色翠綠,且口感較鬆脆、酸度較低,適合鮮食的「苗栗1號」;另一個是果實較小、表皮容易褐化,口感硬且苦澀味重,不過保健成分較多,適合拿來加工做為保健食品的「苗栗2號」。[註03]
    把餘甘子鮮果放入口中後,千萬別被他的苦澀味嚇跑,餘甘子可以促進唾液分泌、調節生理機能、減少疲勞感,多嚼幾下你就會嚐到回甘後的甘甜。[註06]
    民國40-50年代,餘甘子大多會被製作成蜜餞,是大眾日常的零嘴。食品加工業興起後,出現更多美味、好吃的零食,餘甘子蜜餞便漸漸消失在市場中。近年油甘蜜餞又重出江湖,喚起長輩們酸澀、回甘的回憶,被稱為「阿嬤級的零嘴」。[註02]
    經由現代醫學證實,餘甘子中的酚類化合物、黃酮與多醣等機能成分,具有調節血糖、調節血脂與抗衰老等保健功效,讓餘甘子重新被大眾看見。[註03]
    其實在印度的傳統醫療體系「阿育吠陀」中,就會用餘甘子來治療出血、腹瀉等症狀,更把餘甘子視為延年益壽的食材,因此又有印度聖果、救命果的稱號呢![註01]
    餘甘子最早被記載於《南方草木狀》,也被收錄在《本草圖經》、《本草綱目》中,因餘甘子味甘、酸、澀,傳統中醫認為有清熱生津、止咳化痰、保肝解毒等功效。[註03,07]
    如果不敢直接食用餘甘子鮮果,可以試試看加工後的糖漬蜜餞,或是油甘果醋、油甘果茶、果汁等品項,也都能吃到餘甘子滿滿的營養喔!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