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食農貢獻獎

農業的根本在於人,食農教育的推動,讓我們能夠從理解到實踐,親身體會農業的價值,進而培養珍惜糧食、尊重自然的態度,並支持在地農業與地產地消。這樣的轉變,不僅為農村帶來新的活力,也讓飲食文化更加深厚且具意義。我們期許,透過教育的力量,讓全民都成為食農理念的實踐者,使「吃得健康、吃得安心、吃得永續」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得獎者受訪影片
  • 個人組特優-廖肇瑞
  • 個人組優等-李法憲
  • 個人組優等-曾志華
  • 個人組優等-蕭淑芬
  • 個人組優等-龔建嘉
  • 團體組特優-家福股份有限公司
  • 團體組優等-高雄市立南隆國中
  • 團體組優等-財團法人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
  • 團體組優等-冬山鄉農會良食農創園區
  • 團體組優等-財團法人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 團體組特優-臺東縣池上鄉農會
  • 團體組優等-洄遊吧有限公司
  • 團體組優等-羅東鎮立幼兒園
  • 團體組優等-彰化縣立北斗國中
  • 團體組優等-高雄市永安區新港社區發展協會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得獎名單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個人組特優:廖肇瑞
    發布日期
    114-10-22
    現任職單位
    臺南市安慶國小

    以特教為核心,一生職志推動溯源菜單與食農六感教學 在臺南市安慶國小的校園裡,廖肇瑞老師,這位特教教師,用溫暖和創意打造了一個讓孩子們跨越學習障礙的奇蹟。「溯源菜單」的起源,廖老師眼中閃著溫暖的光說:「剛接觸特教學生時,面對的是重度障礙的孩子,他們不說話、不參與,甚至對周遭毫無興趣。我得找到一個方法,讓他們打開心靈。」他發現,食物是最直接的橋樑。 「吃是一件每個孩子都會做的事情,但我們能否讓吃變成學…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個人組優等:李法憲
    發布日期
    114-10-23
    現任職單位
    高雄法憲有機農場

    梓官地方創生與食農教育的實踐典範 「農業是連結我們與自然的根本,但多數人對農業的印象卻停留在汗水與辛勞。」李法憲回憶起2012 年轉入有機農業的契機時說道。那一年,因為食安問題,他決定投身田間,用自己的行動探索 農業的未來。 「食農教育法的通過,讓我看見希望。」2022年,李法憲開始有系統地規劃食農教育,協助學校設計「梓菜不一樣」、「梓要你知稻」等多元化的課程。他說:「我們需要從教育開始,改變下一…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個人組優等:曾志華
    發布日期
    114-10-27
    現任職單位
    嘉義市興安國小

    系統化推動學校食農與惜食教育 走進嘉義市興安國小的科技菜園,陽光灑在一片嫩綠的高麗菜上,孩子們正忙著給自己的蔬菜施肥、除草,滿臉洋溢著自豪與快樂,在校園裡,孩子們不僅學習數學與語文,還透過一顆顆嫩綠的蔬菜,感受土地的溫度與農夫的心血。帶領他們完成這趟特別旅程的,是食農教育的推行者—曾志華老師。 自2015 年起,曾老師開始推動「八掌e 公民:興安五食力」計畫,將「知食」「產食」「佳食」「惜食」「享…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個人組優等:蕭淑芬
    發布日期
    114-10-27
    現任職單位
    臺北市中正幼兒園

    城市幼兒園的創新食農教育實踐 「我的童年充滿了市場的喧鬧和自然的氣息」。蕭園長笑著回憶,家中經營攤販的背景讓她從小對食物和人情味有著獨特的感受。這份童年記憶,成為她投身食農教育的動力。隨著都市化的進程,孩子們越來越遠離土地。蕭園長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為孩子們重建與自然的連結。「城市的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少,而我希望他們的童年也能充滿花草的記憶,從中學會珍惜食物與土地。」 中正幼兒園位於城市的大樓中,空…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個人組優等:龔建嘉
    發布日期
    114-10-27
    現任職單位
    牧可動物診所

    推動國產鮮乳的食農教育與產業創新 龔建嘉獸醫師,他不僅是鮮乳坊的創辦人,更是一位用食農教育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推動者。透過透明化的乳品生產模式與豐富的教育活動,他正悄然改變著酪農產業。 「我在2015 年TEDxTaipei 的演講中,第一次公開談論臺灣乳業的隱憂。」龔建嘉回憶道,當時的臺灣乳業面臨無法溯源、酪農生存困難與市場壟斷等問題。他指出:「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讓消費者喝得安心,更是要讓生產者…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特優:家福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
    114-10-27
    主要推廣地點
    全臺家樂福門市(包含量販、 超市)

    從產地到餐桌的企業食農教育實踐 家樂福不只是消費者熟悉的超市,它正在成為食農教育的推動者,將永續理念深植於每一次購物的體驗中。從賣場變身為「永續教室」,到實地帶領顧客探索產地,家樂福以創新的方式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家樂福在全臺多家門市推出了「小小店長體驗營」和「小小永續長」活動,邀請孩子們認識當季食材、學習友善生產的重要性。 家樂福的努力,已觸及超過百萬名消費者。他們通過店內溝通、媒體推廣和永續…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特優:臺東縣池上鄉農會
    發布日期
    114-10-27
    主要推廣地點
    臺東縣池上鄉、海端鄉廣原村

    從池上米出發,打造全方位食農教育典範 提到臺灣的稻米,「池上米」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名字。池上鄉農會不僅致力於推廣食農教育,還以「池上米」品牌為核心,將在地稻米文化與高品質結合,成功打響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 2011 年,池上鄉農會成立「金色豐收館」,以此為基地推廣稻米文化與食農教育。這裡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透過參觀導覽與動手實作,讓孩子從農田到餐桌,完整體驗稻米的旅程,從選種、插秧、收割到碾米,每…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優等:冬山鄉農會良食農創園區
    發布日期
    114-10-27
    主要推廣地點
    冬山良食農創園區

    活化穀倉與冬山農業的創新食農教育平台 冬山良食農創園區,以翻修閒置穀倉為起點,將四棟老建築改造成現代化的食農教育場域,分別命名為「學Bar」、「種Bar」、「買Bar」與「聊Bar」。這裡融合農業、教育與旅遊,透過生動的體驗活動,讓參與者深入了解從農田到餐桌的完整過程。 「我們希望打造的不只是教育,而是一種連結人與土地的生活方式。」榮譽顧問黃志耀指出,園區以五色米飯糰、爆米香等米食DIY 體驗為特…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優等:宜蘭縣羅東鎮立幼兒園
    發布日期
    114-10-27
    主要推廣地點
    宜蘭縣羅東鎮

    幼兒友善耕作與食農教育實踐 「我們的課程其實是從一粒稻米開始的。」林淑玲園長溫柔地說。這裡的孩子們親身參與稻米的一生——從插秧到收割,從浸種催芽到曬田炕窯,每一步都充滿了學習與感動。羅東鎮立幼兒園的「稻米的一生」課程,涵蓋插秧、巡田水、捕福壽螺到收割等全過程,讓幼兒從實際操作中學習。林園長表示:「透過親身參與,孩子們不僅認識食物的來源,更學會了感恩與珍惜。」這一系列活動不僅吸引了700多個親子家庭…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優等:洄遊吧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
    114-10-27
    主要推廣地點
    全臺

    在地魚場與永續漁業的食魚教育創新實踐 在臺灣東部花蓮七星潭的海岸邊,有一家以海洋為名的公司——洄遊吧(Fish Bar)。他們的夢想,是讓每個人從餐桌出發,重新認識海洋,珍惜每一條魚背後的故事。「臺灣有豐富的海鮮,但我們的海洋文化卻還不夠深厚。」洄遊吧創辦人黃紋綺坦言,這正是她創業的初衷。2016 年,她返鄉創立洄遊吧,希望透過食魚教育讓更多人了解海洋生態和漁業的故事。 結合七星潭在地漁業特色、深…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優等:財團法人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
    發布日期
    114-10-27
    主要推廣地點
    全臺校園及通路

    健康食魚計畫:從教育到永續的全方位實踐 「我們希望每一條魚的故事,都能被更多人看見並了解。」財團法人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基金會董事長陳建佑表示。自創立以來,基金會致力於將水產品的生產、溯源與營養價值,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傳遞給大眾。基金會與全臺各級學校合作,舉辦校園食魚文化講座,透過行動劇、闖關遊戲和互動式教材,讓學生對食魚產生濃厚興趣。根據基金會統計,2022 年至2023 年間,已有超過17,…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優等:財團法人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發布日期
    114-10-27
    主要推廣地點
    全臺

    推動校園永續飲食教育的典範 灃食基金會特別開發了兩款桌遊和一款大型教具——「配配吃不ㄘㄨ」、「平衡地球美食家」以及「農場大叔的倉庫」。這些教材以食物紅綠燈、永續餐桌等概念為主題,幫助孩子們在遊戲中認識 食物的來源、營養價值,甚至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這些教材已推廣至全臺30 多所學校,影響超過萬名學童。 灃食基金會不僅關注教材開發,更將食農教育融入孩子的日常飲食。結合營養午餐,基金會設計了12 冊…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優等:高雄市永安區新港社區發展協會
    發布日期
    114-10-27
    主要推廣地點
    高雄

    從全魚利用到多元化食農教育的永續實踐 2016 年的霸王寒害,給新港社區的養殖漁業帶來了重創。然而,這場危機也激發了社區重建的力量。在推廣的過程當中,食農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產業主軸,由於永安是臺灣唯一用LNG 鑽石冷排水循環經濟,低碳養殖的地區;因此永安發展出在地獨特六大面向的食農教育:淨零低碳、生態永續、食安料理、文化保存、農廢再生、靑年參與。他們還開發了互動式教材,包括「農場大叔的倉庫」和石斑…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優等:高雄市立南隆國中
    發布日期
    114-10-27
    主要推廣地點
    學校

    美濃四寶與跨領域食農教育的創新實踐 「我們學校所在的美濃地區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客家文化,這是我們食農教育的根基。」黃啟賓校長說。 南隆國中以「白玉蘿蔔」為主題,開發了融合語文、自然、家政等多領域的教案,帶領學生從播種、病蟲害防治到採收、醃製,全程參與農作的每個環節。 學生收成魚菜共生蔬菜不亦樂乎 在地x惜食創意料理競賽創作理念發表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多層次的學習體驗,南隆國中結合科技與傳統設…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人員-團體組優等:彰化縣立北斗國中
    發布日期
    114-10-28
    主要推廣地點
    學校、農場

    從田間到校園,北斗在地化的食農教育實踐 彰化北斗國中的食農教育,其實從特教班的一片小菜圃開始,2010 年,學校為了幫助特教生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開設了種植蔬菜的課程,沒想到,這樣一個簡單的起點,逐漸延伸出今天的全校性食農教育體系。在這裡,學生們透過創新的食農教育課程,學習從土地到餐桌的故事,並在文化與科技的結合中,重新理解環境與飲食的價值。 北斗國中食農教育基地 北斗國中的食農教育以「香菜」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