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場域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

  •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
  •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
  •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
場域類型
  • 田媽媽
  • 休區業者
  • 特色農遊場域
季節主要作物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蘿蔔
稻米
香菇
梅子
咖啡
金針
場域介紹

富里鄉農會,致力協助在地農民生產、銷售及訓練。經多年努力,「富麗米」以優異的品質征服了每個人的味蕾,近年投入有機轉型的推廣工作,輔導在地農民成立臺灣第一個有機農業村,營造以「生產、生活、生態」為三生一體的有機社區,長期與農民合作。並發展地方特色體驗,讓遊客親自走入農村體驗生活。富里鄉農會以「與大地友善共生」經營理念,立志守護花東淨土、守護農民、守護消費者健康,承諾「給您來自花東土地上最純淨、美好的農情味」,發展友善農業體驗,藉由體驗過程讓遊客了解農業與環境生態之關係,發展不同之體驗讓遊客了解農產業在富里的經營變化,從早期的用藥環境變化至今的友善環境;亦讓遊客了解如何食的健康及米的料理變化。

提供設施/服務
  • 到校推廣
  • 廁所
  • 餐廳
  • 住宿
  • 會議室租借
  • 交通接駁
無障礙設施
  • 無障礙停車場
  • 無障礙步道
  • 無障礙廁所
安全管理相關作為
  • 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
  • AED設備
  • 急救箱
交通方式
  • 搭乘台鐵到富里站或玉里站另外租車或搭乘計程車前往
  • 山線-國道5號→蘇澳交流道下→台9線 ; 海線-台11線→玉長公路→台9線
  • 大巴、中巴、小巴皆可
地址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9鄰東湖6號

可容納人數
戶外
200
室內
40
場域網址
https://www.fulifa.com.tw/
社群平台
聯絡或報名方式
  • 黃渝捷
場域開放體驗時期
  • 全年
場域開放情形

開放時間(例如週二 ~ 日 8:00 ~ 17:00;週一休息):每日8:00 ~ 17:00

場域資源特色
主要體驗產品類別
  • 水果
  • 咖啡
  • 雜糧
  • 竹林
場域搜尋關鍵字
  • 米蛋捲/爆米香/割稻、採梅/梅酒/梅醋(季節性)、泥火山豆腐、採茶…。

    •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作物 米、金針、梅子、茶、咖啡、黃豆
    客製化服務
    建議人數 20
    主要對象
    • 幼兒園
    • 國中生
    • 家庭親子
    • 高中生
    • 國小學童
    費用 250
    體驗時間 60分鐘
    食農教育體驗活動面向

    農業生產與環境

    農業生產與安全
    • 在地農業生產與特色
    • 農業生產方法
    • 農業相關生涯

    富里鄉目前有機面積為700公頃,是花東適合作為有機栽種推廣之區,農作物總面積分別為 稻米約2500公頃、金針約230公頃、梅子約160公頃、咖啡約20公頃、茶葉約10公頃、其他作物約80公頃。
    教育遊客農業生產的過程,並將食在地吃當季、食物里程、環境保護意識及國內推行之相關標章(EX:3章1Q)等等知識內容設計於活動內。

    農業與環境
    • 農業生產與環境
    • 農業與資源永續

    富里鄉農會加入由日本政府和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共同推動與實現「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社會」宣言的「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會員;為教育民眾「吃在地、食當季」的惜食觀念也努力不懈,期待民眾透過食農教育,自小養成正確態度,並使食材獲得合理化使用。
    而位於富里鄉農會展售中心旁的羅山有機村是「全國第一有機農業村」,除了吃得到無毒有機農特產品之外,還可以體驗到結合農業、生活、自然生態及在地歷史文化的農村生活。

    飲食健康與消費

    飲食與健康
    • 認識食物
    • 生命發展階段與營養
    • 飲食的均衡與健康

    與遊客及學員分享富里鄉在地農產物,從實際耕作到成型採收以及後續加工體驗,皆是食農教育體驗的過程,並由專業解說員帶領教導食物的健康營養資訊。
    在體驗過程中介紹不同米的種類及其營養價值(EX:例如糙米保存了完整且均衡的稻米營養,糙米的營養價值主要在於它的胚芽,含豐富的醣類、脂肪、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A等…)

    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
    • 加工食品的製作與選購
    • 地產地消
    • 綠色消費
    • 飲食消費行為
    • 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

    富里鄉目前有機面積為700公頃,極力推廣有機耕種,富里鄉農會以「與大地友善共生」經營理念,立志守護花東淨土、守護農民、守護消費者健康。
    體驗活動以米食為主,為了讓遊客更了解多元的米食型態,於展售場內設有櫥窗供遊客觀賞員工製作米香,進而認識米食加工的製作過程,加深食農教育的豐富度。

    飲食生活與文化

    飲食習慣
    • 飲食的重要性
    • 愉悅的進食
    • 分享與感恩

    米飯一直是國人的主食,因應現今社會食用習慣之變遷,將傳統米食文化改良讓參加體驗的旅客們了解,而米也不單單只有米飯一種食用方法,透過不同型態的加工,能讓它們成為大家喜好的美食,如米蛋捲、鬆餅…等等。
    透過不同的米食體驗,及解說員的分享,讓遊客對米飯有更多的情感連結,進而懂得分享與感恩,吃得也更開心!

    飲食文化
    • 在地飲食特色
    • 飲食與文化的傳承

    以本地特產之富麗米為主要食材,而富里鄉以多元族群所構成(客、閩、原、新住民),有著豐富的飲食文化,因此田媽媽餐廳開發出不同主題之料理,更依不同季節開發特色作物之料理,如3、4月的梅子餐盒、7至9月的金針特色風味餐及一年四季都吃的到的原住民風味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