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最新消息

今天來說說 #八堡圳 的故事✨

發布日期
114-09-13
資料來源
農田水利署
更新日期
114-09-18

在漢人尚未進入彰化平原之前,這裡由乏福郎族與洪雅族以輪耕休田的方式生活。隨著漢人入墾,農田的開發逐漸展開。西元1710年至1735年間,彰化新增了一萬一千多甲耕地,而這段發展與水圳建設密不可分💦

其中最重要的工程,就是由施世榜於西元1709年開始動工、歷時十年完工的 八堡圳。他引用濁水溪水,自彰化二水鄉鼻仔頭設圳頭,開鑿渠道灌溉平原農田。施工過程中,一位自稱「林先生」的水利專家教導使用藤竹編製 #壩籠 引水,既能在旱季導水入圳,又能在雨季防止溪水氾濫侵蝕,讓工程最終成功💪

八堡圳竣工後,灌溉面積超過一萬二千甲,涵蓋彰化十三堡中的八堡,成為清代全台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也為彰化子孫奠定了豐饒的基業。後人感念林先生無私貢獻,特於取水口附近建「林先生廟」紀念☺️

八堡圳全長約89里,分流總長超過230里,流經今彰化縣十四個鄉鎮,被譽為孕育中部平原的「母親河」。與北部瑠公圳、南部曹公圳並列台灣三大水利工程,更因其規模與影響最深遠,施世榜也被尊稱為「台灣水利建設的祖師爺」✨
-
📌拍攝地點:#八堡一圳幹線(復興橋)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Y3nQlx
-
#農水署 #彰化

相關照片
縣市
彰化縣
六大方針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業類別
對外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