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要聞
循環技術小助手,農業資源綠未來
-循環減碳配套技術發表會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14期 2025/9/15 發行
作物改良科 葉永銘 分機225
為推動農業剩餘物質資源化,打造資源永續循環世代,本場於8月7日記者會公布3項循環技術:智慧通氣保溫堆肥裝置、連續通氣堆肥裝置及生物炭爐集煙裝置,將校園落葉、農場菜葉格外品及果園修剪枝條轉化為綠色產品,打造環保兼具經濟的循環模式。
記者會由本場王毓華場長主持,農業部永續司永續利用科杜啟華科長蒞場致詞,席間邀請技術轉移授權第五屆百大青農復興食農創辦人王姿怡團長及盛發生技公司木酢達人王志良經理,進行經驗分享,王姿怡團長描述校園落葉為學校行政處理上的難題,藉由智慧通氣保溫堆肥裝置,解決落葉困擾的同時,學生也能體驗食農教育循環課程的精髓。木酢達人王志良經理則談及因為木酢達人本業有大型窯爐燒製,因為製作成本及燒製時間過長,與學校社區媒合不容易,透過本場生物炭爐集煙裝置及技術,可以對應場域並帶入剩餘物質循環概念,作為實際應用案例及示範教學模式。
本場推動3項循環技術各有對應場域及特色:(1) 「智慧通氣保溫堆肥裝置」具模組化設計,輕巧易搬運,3人1小時快速完成組裝,結構保溫,智慧控溫控濕堆肥處理;(2)「連續通氣堆肥裝置」適用於菜葉格外品,設備體積小,設置於農場邊角不占空間,好氧發酵及保溫性能,促進分解加速製成堆肥;(3)「生物炭爐集煙裝置」則針對果園修剪枝條進行炭化再利用,具有抽氣集煙設計,可在生產過程攔截煙氣及淋洗過濾功能,提升空氣品質,產出生物炭循環再利用產品。這3項循環農業技術均已落實於校園、農場及果園等場域,讓學校及青年農民都能受益,提升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率,也為永續農業提供解決方案。未來將持續結合食農教育、學校與示範場域參與,讓循環農業融入生活,落實淨零碳排的願景。
圖1.本場王毓華場長主持記者會。
圖2. 農業部永續司杜啟華科長致詞。
圖3.本場陳怡如助理研究員介紹智慧通氣保溫堆肥裝置特性及其產品。
圖4.本場湯雪溶副研究員介紹連續通氣堆肥裝置及其產品。
圖5. 本場葉永銘助理研究員介紹生物炭爐集煙裝置及其產品。
圖6:本場主管及研發人員、王志良經理(左4)、杜啟華科長(左6)、王姿怡團長(右5)等人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