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場域

新豐農場-冷泉米

  • 新豐農場-冷泉米
  • 新豐農場-冷泉米
  • 新豐農場-冷泉米
場域類型
  • 休區業者
  • 特色農遊場域
季節主要作物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冷泉米
場域介紹

1.地理位置: 國姓鄉北港村位於國姓鄉的東緣,北為仁愛鄉,南為埔里鎮,位於台21縣,惠蓀林場必經之處。村內有著名的三級古蹟糯米橋,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2.北港溪水源豐富清澈: 而冷泉米由北港溪流域灌溉耕作,匯流了合歡山融雪之泉及蕙蓀林場原始林地的純淨水源,水質清冷澄澈且富含礦物質,早年灌溉南北二圳完工之後,農田面積擴大,稻米收穫量增加,早期此地有「國姓鄉米倉」之稱。 3.稻米加工一貫作業: 場內有稻米加工與包裝設備,從冷泉米的生產過程,一直到採收後的稻穀烘乾處理再到加工碾製脫殼、精米、選石、色彩選別、洗米、計量到真空包裝。 4.友善大地: 使用天然有機肥料,友善大地的有機耕作方式,讓米質更Q彈

提供設施/服務
  • 到校推廣
  • 廁所
  • 會議室租借
安全管理相關作為
  • 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
  • 急救箱
交通方式
  • 從南投縣國姓交流道下來後車程約20分鐘
  • 大巴、中巴、小巴皆可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北原路50號

可容納人數
戶外
80
室內
80
社群平台
聯絡或報名方式
場域開放體驗時期
  • 全年
場域資源特色
主要體驗產品類別
場域搜尋關鍵字
  • 稻米相關知識解說 +包裝米體驗DIY+爆米香體驗課程

    •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作物 稻米
    客製化服務
    建議人數 80
    主要對象
    • 幼兒園
    • 國小學童
    • 國中生
    • 家庭親子
    • 長青族
    • 高中生
    費用 350
    體驗時間 150分鐘
    食農教育體驗活動面向

    農業生產與環境

    農業生產與安全
    • 在地農業生產與特色
    • 農業生產方法

    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南北二圳完工之後,農田面積擴大,並可種植雙冬水稻;由於稻米收穫量增加,而有「國姓鄉米倉」之稱。民國84年政府稻米轉作休耕政策加上近年來稻米生產區增加,多數水田轉作蔬菜或水果,山地、丘陵地區土地利用則以種植檳榔、果園為主。
    讓學員們學習稻米相關知識,教導稻米種植步驟,耕田整地,插秧,分蘗,灌溉、
    施肥、除草,及病蟲害防治到最後收割的過程步驟。
    採收後的稻穀用烘穀機進行烘乾,才能長期儲藏。

    農業與環境
    • 農業生產與環境
    • 農業與資源永續

    南投縣國姓鄉早期的稻米生產產區,因為擁有豐沛灌溉水源,造就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環境
    透過課程來感受這塊土地,進而提升民眾對土地及農業的關懷,同時也讓大家瞭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珍惜得來不易的食物。

    飲食健康與消費

    飲食與健康
    • 認識食物
    • 飲食的均衡與健康

    稻米相關知識解說為教導稻米從種植到加工的流程與步驟,並讓學員們學習稻穀、白米與糙米不同加工方式。因為我們平常吃的米飯是經過加工後的產物。糙米的外表稱為米糠,碾去米糠後,若有保留胚芽叫做胚芽米;連同胚芽一起去除的叫做白米,是我們最常吃的部分
    認識稻米不同品種每一種的口感都不太一樣,看看平常吃到的是哪一種呢?

    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
    • 地產地消
    • 加工食品的製作與選購

    1.包裝米體驗每位學員們親身體驗包裝一包米,使用包裝袋及器具自行動手包裝,放入真空包裝機中每位學員可包一包一公斤白米都可以將自己包的米帶回去跟家人一同分享~每人並帶回家與家人品嘗
    2.十人為一組,各組自行按照操作步驟做出米香(將糖水煮到120度,再將糖水與米香混合攪拌均勻,將會混合好的米香倒入方型鐵盤中壓平,等待冷卻後拿切割器與菜刀將米香切開,一塊塊的米香就完成了

    飲食生活與文化

    飲食習慣
    • 飲食的重要性
    • 分享與感恩

    體驗的過程中教導學員船懂得米食文化與米飯烹煮技巧,也讓學員知道平常吃的稻米是從何而來,並從中去了解每一粒米的收穫是有多不容易並與家人共食觀念凝聚,珍惜食物
    感受食物、土地和人之間的關聯,累積和米食有關的美好經驗,藉由體驗培養對食物的感激之心

    飲食文化
    • 在地飲食特色
    • 飲食與文化的傳承

    製作傳統農村點心爆米香,礁島學員米香加工過程與製作方式,並分組將米香完成
    讓學員體驗傳統農村飲食的在地文化,與啟發、觀察與創作的能力,將學習的知識技能應用在生活的情境中,培養健康樂活的態度、人際互動溝通能力以及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