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苗栗縣後龍鎮大山社區發展協會主辦、苗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指導的環境教育計畫——《大山 Green Life·探索在地好食》,於10月9日舉辦系列活動的壓軸成果發表會「饗味好食光·分享餐桌」。活動以料理實作與共享餐桌為核心,串聯社區居民、友善耕作農友、竹南鎮君毅高級中學餐飲科師生、大山國小師生及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共同展現社區在地推動永續生活與環境教育的豐碩成果。
自114年6月起,大山社區展現高度的行動力與創意,陸續辦理四場體驗活動,包括「大山金瓜傳奇—在地主食的永續日常」、「扎根大山腳·花生百味廚房」、「在地食光走讀小旅行」以及「農村學堂·地瓜研究社」,以南瓜、花生、地瓜等在地作物為主軸,深化居民對土地、飲食與環境的情感連結。透過走讀導覽、農友分享、食材轉譯與手作實作,讓參與者深入認識「綠色飲食」、「惜食精神」與「永續消費」等理念,思考日常飲食如何成為實踐永續生活的起點。
在成果發表會上,社區夥伴與君毅高中學生攜手合作,端出六道融合低碳飲食與美感設計的創意料理,包括「地瓜五色湯圓」、「花生冰淇淋」、「金瓜菜包」、「南瓜濃湯」、「玉薯雪花糕」、「花生巧曲緣」。料理過程強調食材全利用、減少包裝與視覺呈現,不僅展現環境友善的生活態度,也凝聚了跨世代與跨領域的合作能量。餐桌上,農友親自分享耕作故事,讓土地記憶與飲食文化在共食中流轉,場面溫馨動人。
苗栗縣政府環保局局長陳華盛表示,環境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生活中的行動實踐。本計畫由大山社區主動發起並整合地方資源,從每一口食物出發,建構人與人、人與土地的永續連結,是環境教育在生活中落地生根的最佳示範。環保局鼓勵更多社區參考大山經驗,結合在地特色與行動能量,推動綠生活實踐,擴大環境教育的社會影響力。
- 相關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