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學校規劃符合各校特色與學生需求的食農教育場域,並提升執行人員在農業教育上的知能與技能,本場於今(113)年5月22日及5月29日,在樹林分場2樓大禮堂舉辦了兩場「113年校園食農教育人員農事操作訓練課程」。現場共有42位教師全程參與,課程內容豐富、實用性高,涵蓋作物栽培、環境管理、澆水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四大主題,現場氛圍熱烈,參與者收穫良多。
一、作物
由劉廣泉副研究員與陳怡如助理研究員講授「蔬果育苗設備認識與育苗、移植技巧實務操作」。課程內容涵蓋育苗的目的與工具配備、播種法與扦插法的操作實作,以及健康種苗的判斷標準與移植適期。參與者在實作中學習如何選擇優質種苗,並學習蔬果移植技術。
二、環境
吳安娜副研究員主講「校園食農場域特質與蔬果花卉栽培選擇」,詳細說明校園環境的特性及其對作物選擇的影響。課程內容包括日照量的簡易量測與診斷、作物生長反應解析,以及適栽作物的檢索工具操作,幫助教師們深入了解如何因地制宜,選擇最適合校園的栽培作物。
三、澆水及施肥
楊雅淨副研究員與呂朝元助理研究員帶領參與者探索「蔬果栽培容器、介質、肥料與水分管理運用實務」。課程涵蓋栽培容器與介質的選擇與判斷,澆水管理的設備操作與技巧,以及促進作物產量的肥料使用方式,讓教師們能輕鬆掌握校園食農作物的管理要領。
四、病蟲害防治
李婷婷助理研究員講授「蔬果常見病蟲害診斷及友善防治資材的利用」,內容包括病蟲害的辨識方法、環境友善防治資材的應用,以及相關資材資訊的取得方式。課程深入淺出,幫助教師們強化病蟲害管理的專業知識,進一步提升校園作物栽培的成功率。
此次課程旨在強化學校食農教育功能,提升參與教師的專業技能與執行效能。透過專業人員的實務指導,教師們對未來在校園推廣農業教育更加充滿信心。未來,我們期待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持續推動食農教育在校園中深耕,並促進農業與教育領域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 相關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