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活動成果

113年校園食農教育人員農事操作訓練課程

發布日期
113-05-22
資料來源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更新日期
114-01-15

為協助學校規劃符合各校特色與學生需求的食農教育場域,並提升執行人員在農業教育上的知能與技能,本場於今(113)年5月22日及5月29日,在樹林分場2樓大禮堂舉辦了兩場「113年校園食農教育人員農事操作訓練課程」。現場共有42位教師全程參與,課程內容豐富、實用性高,涵蓋作物栽培、環境管理、澆水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四大主題,現場氛圍熱烈,參與者收穫良多。

一、作物

由劉廣泉副研究員與陳怡如助理研究員講授「蔬果育苗設備認識與育苗、移植技巧實務操作」。課程內容涵蓋育苗的目的與工具配備、播種法與扦插法的操作實作,以及健康種苗的判斷標準與移植適期。參與者在實作中學習如何選擇優質種苗,並學習蔬果移植技術。

二、環境

吳安娜副研究員主講「校園食農場域特質與蔬果花卉栽培選擇」,詳細說明校園環境的特性及其對作物選擇的影響。課程內容包括日照量的簡易量測與診斷、作物生長反應解析,以及適栽作物的檢索工具操作,幫助教師們深入了解如何因地制宜,選擇最適合校園的栽培作物。

三、澆水及施肥

楊雅淨副研究員與呂朝元助理研究員帶領參與者探索「蔬果栽培容器、介質、肥料與水分管理運用實務」。課程涵蓋栽培容器與介質的選擇與判斷,澆水管理的設備操作與技巧,以及促進作物產量的肥料使用方式,讓教師們能輕鬆掌握校園食農作物的管理要領。

四、病蟲害防治

李婷婷助理研究員講授「蔬果常見病蟲害診斷及友善防治資材的利用」,內容包括病蟲害的辨識方法、環境友善防治資材的應用,以及相關資材資訊的取得方式。課程深入淺出,幫助教師們強化病蟲害管理的專業知識,進一步提升校園作物栽培的成功率。

此次課程旨在強化學校食農教育功能,提升參與教師的專業技能與執行效能。透過專業人員的實務指導,教師們對未來在校園推廣農業教育更加充滿信心。未來,我們期待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持續推動食農教育在校園中深耕,並促進農業與教育領域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相關照片
  • 圖1.113年校園食農教育人員農事操作訓練課程-113/5/22
    圖1.113年校園食農教育人員農事操作訓練課程-113/5/22
  • 圖2.113年校園食農教育人員農事操作訓練課程-113/5/29
    圖2.113年校園食農教育人員農事操作訓練課程-113/5/29
  • 圖3.0522現場提供泥炭土:珍珠石以91均勻混和,加入台肥43號10公克作為基肥,可作為種植盆栽蔬菜之用。
    圖3.0522現場提供泥炭土:珍珠石以91均勻混和,加入台肥43號10公克作為基肥,可作為種植盆栽蔬菜之用。
  • 圖4.0522李婷婷助理研究員帶領學員們辨識病害與蟲害。
    圖4.0522李婷婷助理研究員帶領學員們辨識病害與蟲害。
  • 圖5.0522學員們操作光度計機器與手機APP光度計,練習如何測量學校場域的光度狀況,以選擇適合的作物進行教學種植。
    圖5.0522學員們操作光度計機器與手機APP光度計,練習如何測量學校場域的光度狀況,以選擇適合的作物進行教學種植。
  • 圖6. 0522學員們練習使用不同儀器判斷栽培介質土的溼度。
    圖6. 0522學員們練習使用不同儀器判斷栽培介質土的溼度。
縣市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農業類別
六大方針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