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政府、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30日在犀山公園舉辦「一起集點樹 攜手Go Hiking!」澎湖區域植樹活動,現場300多位民眾一起種下羅漢松、台灣欒樹,山枇杷等近800株林木,以實際行動為澎湖增加0.51公頃的綠地。透過植樹活動,除了達到剷除外來入侵種銀合歡的目的,更能結合大家共同集點樹的概念,透過小面積的環境綠化,累積成線或面的生物棲地效果,健全生態系的完整性和連結性。
澎湖縣長陳光復指出,今年植樹活動場地面積雖然不大,但周邊緊鄰光華、菜園、石泉三里,附近也有優良的健行場地,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合作後,這塊土地未來得以成為將來民眾休憩的場地之一,希望藉由這次的植樹活動作為示範點,讓大家體會綠化的重要性,期許未來成林後能提供鄉親體驗自然、「攜手Go Hiking!」的好去處。他也提到一株10年生的林木相當於1噸冷氣機所產生的降溫效果,若大家都能多種樹,就可打造澎湖全島成為一個具美麗風景的大型公園。
澎湖縣議員呂黃春金則是8點就先到現場參加健行活動,他說今年的植樹活動結合健行活動,不僅對環境好、對身體也好,在犀山公園的高處可遠眺澎湖全島的風景,希望大家來到這裡多運動、也多種樹,讓身體和地球都更健康。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分署長楊瑞芬則表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澎湖縣政府攜手造林,從81年迄今已超過30年,林業保育署造林超過1,800公頃、縣府也超過400公頃,共完成約2,200公頃、占澎湖面積的17.81%,讓澎湖的環境不再吃飯配沙。在樹種選擇上,選擇具紅色果實的羅漢松,受歡迎的景觀樹種台灣欒樹,具有紅色新葉的山枇杷、常見於風衝地帶的山欖、果實像鈕扣的銀紐樹、披有銀白色絨毛的白水木,都是適合在澎湖種植的樹種。希望從今天的犀山公園開始,透過公、私、軍方共同努力,一起建構澎湖成為一個宜居環境,也是發展地方觀光的基礎。未來林業保育署在澎湖不只植樹,在向海致敬、環境維護、社區林業、防範森林火災等各方面也會繼續努力,也希望民眾來到這個場域散步、運動、休閒之餘,幫忙照顧所種下的林木,讓它活得好更長得好,一起為愛護地球環境而努力。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陳慧玲副執行長說,澎湖因風大雨少又有鹽霧的關係,造林總無法長大成林,經過林業保育署多年的努力,已將澎湖打造成有美麗海洋又綠意盎然的島嶼,之後也會繼續與各公部門及民間一起努力,讓澎湖的生活品質更好,將自然保育的觀念散佈到每個角落。
當天除了植樹活動以外,現場並準備白水木、小葉南洋杉、山欖、欖李、龍柏、迷迭香、紫嬌花、朱槿、銀葉鈕扣樹,共1,800株的樹苗送給參加植樹的民眾。希望大家能「一起集點樹」,回家也繼續植樹,透過小面積的環境綠化,累積成線或面的生物棲地效果,更能健全生態系的完整性和連結性,促進生態環境永續發展。同時,透過植樹活動,將原來單一林相的銀合歡,慢慢的以各種具觀花、觀葉、觀果等更多樣性的樹種替代,讓澎湖成為一個有陽光、好空氣、濃密樹蔭的美好環境。
- 相關照片
-
- 縣市
- 澎湖縣
- 農業類別
- 林
- 六大方針
-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 聯絡人
- 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林炳彤股長
- hk51020@phaf.penghu.gov.tw
- 連絡電話
- 06-92180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