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活動成果

傳承在地農業-從「藜」開始 臺東農改場於太麻里鄉大王國中辦理食農教育課程

發布日期
114-03-31
資料來源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更新日期
114-03-31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落實食農教育政策,本(114)年3月28日(星期五)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大王國民中學辦理食農教育課程,參加學生與教師合計80人。本次課程邀請第四屆百大青農林建中先生擔任講師,以「臺灣藜」作為主題,透過專業知識講解與實際種植,帶領學生體會農業與環境的密切關聯,啟發對在地農業文化的關懷與支持。
  大王國中首次與臺東農改場合作辦理食農教育課程,從認識原鄉作物臺灣藜開始,講師除了說明臺灣藜之營養價值、文化意義及多元應用,也藉由介紹栽培管理,講解傳統種植與現代農耕的差異。以往農夫必須依賴人工方式細心照料作物,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業機械的不斷改良,已能大幅提升效率,減少人力的負擔;接著在實作課程中,講師指導老師和學生以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種植體驗,參與的學生分享,家裡雖然有種紅藜,但是沒有親手種植過,實際操作後才知道家人在田裡工作是這麼辛苦。參與課程教師表示,透過這樣的課程,不僅能讓學生學習農耕技術,更能培養對食物、生產者及環境的尊重與感恩,也讓學生對自己家鄉文化有更深的認識與認同。
  臺東農改場透過與各國中、小學校合作推動食農教育,將農業知識帶入校園,讓學生透過實作與體驗深化學習,建立對土地、農業與飲食文化的尊重與珍惜,促進在地農業的永續發展。
講師上課情形
講師上課情形

學生上課認真聽講
學生上課認真聽講

學生觀察臺灣藜種子情形
學生觀察臺灣藜種子情形

講師與學生於課堂中互動交流
講師與學生於課堂中互動交流

學生進行整地種植體驗
學生進行整地種植體驗

大王國中參與食農課程的教師學員大合照
大王國中參與食農課程的教師學員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