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柑多元加工應用
作物改良課 助理研究員 任珮君 分機 253
助理研究員 何昱圻 分機 224
前言
桶柑是北部地區民眾冬季最熟悉而且不可或缺的果品之一。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資料顯示,109年北部地區柑橘類作物年產量最高種類為桶柑26,464公噸,其次依序為文旦柚7,965公噸、海梨柑4,855公噸、茂谷柑3,054公噸及椪柑2,981公噸。桶柑(學名:Citrus tankan)為寬皮柑及甜橙天然雜交產生之品種,因果皮緊實、較耐儲運,早期多以木桶進行包裝運輸,故被稱之「桶柑」。其成熟期為每年1月至2月,接近農曆過年期間,華人傳統社會相信過年期間說吉祥話或吃具有吉祥意義的食物,能為新的一年討個吉利,柑橘的橘諧音同吉利的「吉」字,有象徵「大吉大利」之意,故為民眾年節送禮、敬神供果首選。
表1. 北部地區年產量前五名柑橘品種
圖1. 桶柑為民眾年節送禮、敬神供果首選。
桶柑多元加工應用
分析桶柑於市場流通販售形式,鮮果因方便攜帶,剝皮後即可食用,故為最主要的銷售形式。部分格外品會被加工成果汁產品進入消費市場,榨汁形式係將桶柑先切半再進行壓榨,榨汁率約30%-35%,剩餘的果皮及果渣多以廢棄物形式被丟棄。若能將該素材做進一步利用,則能提高桶柑多元利用性,並減少廢棄率。本場依柑橘果實結構,分離果皮和果肉加工素材,並進行後續加工產品之開發。
果皮加工:果皮油囊富含精油,其中檸檬烯(limonene)及香檜烯(sabinene)等成分具芳香性。
精油及果皮粉:冷壓法為柑橘類精油萃取最常用加工方式,通常將柑橘洗淨後,於柑橘表面進行切割或研磨,破壞果皮油囊使精油釋出,接著利用離心方式進行分離。壓搾完副產物經乾燥、磨粉處理可製成果皮粉,作為果膠或膳食纖維添加於其他加工產品。
果皮茶包:將桶柑果皮切成條狀,利用乾燥處理移除果皮中多餘的水分,製作成具有清香的果皮乾。果皮乾可與茶葉或花茶等不同素材進行不同比例拼配,調配成特殊風味茶飲料。
果皮糖:將桶柑果皮切成條狀,經熱水熬煮、漂水數次去苦,接著與適量的砂糖進行熬煮至透明狀,於果皮條表面沾附些許糖粉,置於乾燥陰涼處風乾1-2天即可製成香甜可口的果皮糖。
果肉加工:桶柑中苦味主要來自檸檬苦素類化合物(Limonin)及黃酮類的柚皮苷類化合物(Naringin),該成分於果皮組織最多,其次依序為種子、果肉。於果肉加工前先分離果皮,能有效降低桶柑加工品之苦味。然而,果肉組織仍具有苦味物質前驅物,一旦果實組織遭到破壞後,苦味物質會隨著時間增長逐漸聚合,因此要盡可能縮短果肉加工時間。
果汁:現代人追求方便及效率,果汁是一個方便且快速攝取桶柑營養成分的加工產品。然而,果汁經長時間加熱會加速檸檬苦素類化合物反應,形成大量苦味成分。故目前市售冷藏柑橘果汁多以高溫短時間殺菌(85-95℃加熱15秒),搭配冷藏或冷凍方式儲藏進行販售。部分果汁會利用β環狀糊精、樹脂吸附方式降低果汁中苦味成分。
果乾:以切片機將柑橘切成0.4-0.6公分左右薄片,置於40-50℃熱風乾燥烘箱乾燥18-20小時,使果乾水活性低於0.5。後續可以搭配其他果乾製作成果茶茶包,或者沾附巧克力製作成零嘴。
果醬/果餡:凝膠條件是利用桶柑果膠於糖度為65%以上、酸鹼值為pH2.8-3.5條件下進行熬煮,形成果膠網狀凝膠結構。桶柑果皮具有豐富的天然果膠,將經漂水處理果皮回添於果醬/果餡產品當中,可提高膠體凝膠強度,並縮短熬煮時間。產品後續可以應用於飲料調製、冰淇淋調味、烘焙產品製作。
桶柑餅:為客家傳統食品,製作時間通常為農曆春節後,客家族群將銷售不完的桶柑洗淨後,於柑橘表面切割數刀,以蔗糖、麥芽糖進行熬煮,去除桶柑大部分水分,接著於表面撒上少許糖粉,置於乾燥陰涼處進行風乾。桶柑餅可當蜜餞食用,熬煮糖漬後續可以泡茶食用。
結語
桶柑中苦味物質為加工產品開發最主要的限制因子,藉由預先分離苦味成分含量較高的果皮,再進行果肉加工,能有效降低加工產品的苦味程度。另外,分離出的果皮素材,亦可開發成精油、果皮粉、果皮茶包及果皮糖等相關產品,提高桶柑加工應用多元性。
圖2. 桶柑多元加工應用。
圖3. 桶柑果醬/果餡於烘焙產品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