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教材

淡水大道公與北海岸農業信仰

發布日期
114-04-29
資料來源
新北市政府
更新日期
114-04-30

素養導向課程設計

課程名稱:淡水大道公與北海岸農業信仰

 

設計理念

淡水,在北臺灣的開發史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在漢人在此拓墾、番漢交易,在諸多不同文化的薈萃下,信仰上的呈現也是相當的豐富多元,如:八庄大道公、清水祖師遶境等等都在淡水地區綿傳已久。

大道公(保生大帝)信仰源自中國大陸福建同安地區,同安地區人民至臺灣移墾時便把家鄉神祇一併帶至臺灣,並建廟祭祀。而淡水三芝地區大道公信仰在清咸豐5年(公元1855年)燕樓李家捐獻出香爐,各庄頭都會爭迎香爐前往祭拜,形成今日九年輪祀八庄大道公「無廟有像」特殊的祭祀方式。

八庄大道公輪祀方式歷史超過二百年,從無間斷,為淡水、三芝地域民間信仰之表徵,具備整合三芝、淡水社會和諧功能。輪祀庄頭的學校學生也會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參與,如:認識大道公遊戲、演戲給大道公看、創意神豬比賽等活動使學生參與地方祭祀。故本課程設計以淡水大道公為學習主軸,認識淡水大道公祭祀文化,如何以擲筊決定新的爐主及漢人之飲食文化「看牲」。

相關照片
  • 新北市食農教育場域-教案手冊
    新北市食農教育場域-教案手冊
  • 樹林口農場導覽
    樹林口農場導覽
附件下載
  • 淡水大道公與北海岸農業信仰
作者
蕭妘羽
農業類別
三面六項
農業生產與安全 農業與環境 飲食文化
六大方針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知識類型
出版品
教學對象
國小高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