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暖春,天氣越來越熱,走在外面曬得滿頭大汗時,偶爾會看見別人拿起竹扇搧去身上的熱氣。公園裡,幾個阿公、阿嬤坐在竹椅上泡茶聊天。經過廟宇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供桌上的竹籃裝滿了當季水果。到了市場、超市上,又會看見架子裡裝滿竹筍。
▲竹筍會在清晨採收,以免曬到太陽變苦。
竹子生長快速,依據調查,竹子一天平均可長到18公分,在最活躍的時候,甚至可達到100多公分。比起木材需要等待幾十年的時間,竹子只需要3~5年時間,即可作為竹材使用,因此有「窮人的木頭」之稱。
而我們吃的竹筍,就是竹子的嫩芽。通常都是筍農在天還未亮時出門採收。因為筍和一般植物一樣,吸收土壤、水分和陽光後會開始生長,裡面纖維會變粗,顏色也會從土色變成竹青色,臺語說「出青」(抽芽)就非常有畫面感。
另外細細長長的竹枝條,也能被作為竹掃帚用,是打掃外掃區的好幫手。一片片的竹葉,更是包粽子的材料。竹子各個部位幾乎滿足人們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角之一。
竹和筍小百科
竹子非草非木,許多習性與一般林木差異甚大。竹子大多都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對水分要求較高。主要分佈在南回歸線與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其中又以亞太地區分佈數量最多。
在臺灣約有84種竹類,其中能食用的竹筍不多,不過因為竹筍產期不一樣,因此幾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鮮美的竹筍。3-5月有劍筍、孟宗竹筍、桂竹筍;6-10月有麻竹筍、綠竹筍;到了冬天,還有部分的孟宗竹筍、箭竹筍在生長。
而不能食用的竹子不代表就沒有價值,在生活中時常可以看見竹製器具,小至牙籤,大至房屋,竹子在生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下羅列幾個臺灣常見的竹子,與其利用方式。
▲桂竹表皮堅硬,抗彎性強,很適合作為竹編材料。
CP質超高 桂竹
產期:3-5月
桂竹筍主要集中在北部,如新北平溪、烏來、金山、三峽;桃園復興;新竹北埔、尖石、芎林;苗栗南庄、泰安、大湖、獅潭、銅鑼等鄉鎮。中南部地區主要在南投竹山、中寮、水里、鹿谷和高雄左鎮。
桂竹為臺灣固有種,生育能力驚人,繁殖的地下莖可以延長1.5公尺以上,新生竹可達3 支。桂竹筍外皮光滑無毛,瘦長挺直,表面有黑褐色的斑點。筍農在採收的時候,通常會選擇長度約30公分左右,在筍子底部輕輕一折,就能輕易採收。
▲採收桂竹筍時在底部輕輕一折,就可以很輕鬆採收。
由於桂竹筍肉質稍硬,纖維較多,因此會滷成筍絲,或加工成「桶筍」。桶筍是將桂竹筍去殼、蒸煮殺青,放到桶內封蓋貯存,既延長保存時間,且其特殊的酸味也是酸辣湯不可或缺的滋味。而桂竹內壁有一層竹膜,竹筒飯經過燜燒之後,竹膜會包覆筒內的飯,使人更容易取食,所以也是竹筒飯的最佳容器。
此外桂竹彈性堅韌,不容易斷,是竹編最主要的材料,也可以作為農業支架,或是住屋屋頂的建築用材。在1980年代桂竹製成竹劍、竹釣竿更是聞名全球,深受歐美、日本各界歡迎。
【桂筍炒肉絲】 材料:桂竹筍1斤、薑絲2湯匙、肉絲半斤。 作法:
|
▲孟宗竹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許多竹林步道都是種植孟宗竹。
高經濟價值 孟宗竹
產期:春筍2-5月,冬筍11-2月
孟宗竹原產於中國,約西元1750 年自閩南地區引入臺灣。主要分布在中部南投、嘉義、雲林,其中又以南投鹿谷鄉的產量最多,佔全臺7成以上,是臺灣重要的經濟竹種。
孟宗竹的名稱來自中國24孝的故事「孟宗哭竹」。孟宗為了年邁生病的母親在寒冷的冬天苦尋竹筍,最後因為孝心感動蒼天,筍從地面迸出。雖然「哭出竹筍」在生活中不太可能實現,但故事中可以發現孟宗竹的2個特點,一是孟宗竹堅韌能破土,二是孟宗竹能在冬天生長。
▲孟宗竹筍為圓錐狀,冬筍金黃,春筍則為黑褐色。
孟宗竹分為冬筍和春筍,冬筍長在地表下,挖出後會發現,竹筍被一層金黃色絨毛包住,色澤亮麗;春筍則生長於立春之後,表殼呈黑褐色,有針刺般的絨毛,雖然生長速度比冬筍快,但味道比不上冬筍味美甘甜、肉質細嫩。再加上冬筍數量少,因此冬筍價格通常會比較貴。一般會以炒燴、煮燉等方式食用。
此外孟宗竹也具有其它應用價值,由於表面平滑,節低、肉厚,常使用在鷹架、家具、膠合材(即是將孟宗竹削成約2公分的竹板,再接合起來)上。並能做為景觀造景之用。因為孟宗竹有特別強的「毒他作用」,會使周遭植物無法生存,形成大面積的竹林,有許多美麗的竹林步道多是由孟宗竹生成。
【紅燒冬筍】 材料:去殼冬筍1斤、五花肉1斤、蒜段適量、水3碗、糖2匙、米酒2匙、鹽適量。 作法:
|
▲麻竹表面光滑,不易劈裂。
竹界巨無霸 麻竹
產期:4-10月
麻竹產於中國廣東和福建一代,在臺灣亦廣泛栽植,從平地到海拔1,500公尺的山區都可看見它的蹤影。其產地在臺中大坑、太平,南投埔里,而雲林古坑鄉是臺灣麻竹筍的最大產地。
麻竹筍的外型為直立圓錐型,外皮無毛,略帶黃綠色,重量可達3公斤以上,是竹筍界中的巨無霸。它的味道鮮美,清脆,由於纖維多,也常加工作為筍乾、筍絲等食品。
▲麻竹筍巨大,以筍底直徑與筍長呈1:3 的比例最為理想。
夏季遇上颱風豪雨,使蔬菜產量銳減時,麻竹筍常可補充其不足。加上農友改變種植方式,現在麻竹筍產季可向後延至秋冬,讓我們在秋冬也能吃到美味的麻竹筍了。
在生活運用上,麻竹可供建築、竹筏、農具、家具使用,甚至能成為造紙原料。而且麻竹葉子寬大,可被拿來包粽子,煮出的粽子都有淡淡的竹葉香。另外它也能當成釀酒材料,公賣局出品的「竹葉青」就是運用麻竹葉釀成。
【麻竹筍飯】 材料:筍600公克、肉150公克、香菇4朵、冬蝦適量、鹽適量、醬油3湯匙、香菜少許、米3杯。 作法:
|
彎曲的牛角 綠竹
▲綠竹生長在低海拔地區,以北部為大宗。
產期:3-10月,以5-7月為盛產期。
綠竹產於中國南部,為常見的熱帶叢生竹類,竹稈無毛亦無條紋,生長於海拔 500 公尺以下平地。主要產區為北部,以新北市栽培面積最大,其次為臺南市、臺中市和屏東縣。
綠竹筍外型彎曲,如同牛角,筍殼為淡黃色。味道美味可口、肉質細嫩甘甜,且纖維少,品質優良,是夏季筍中的明星。在市場上以鮮筍販賣,而次級品會製成筍乾、筍罐頭外銷。由於綠竹筍味道清甜,常會清蒸涼拌作成沙拉食用,不過沙拉醬中含大量油脂,因此要記得把握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
另外還有一種竹筍,因為口感媲美綠竹筍,稱為「烏腳綠竹筍」,栽種在雲林和嘉義。筍形為直立圓錐狀,外殼有黑色絨毛並呈淺綠黑色,賣相不好看。因此會有農民用稻草、塑膠布等材質覆蓋,讓竹筍由黑轉黃,再拿出去販賣。
【竹筍沙拉】 材料:筍1斤、沙拉醬1包。
作法:
|
▲箭早期原住民會將箭竹竹桿製成弓箭,所以取為箭竹。
原生寶藏 箭竹筍
產期:3-4月、8-10月
箭竹是臺灣特有作物,主要栽種在宜蘭、花蓮地區,以花蓮復興鄉為最大產地,也是當地三寶之一(其他二寶是藤心、紅糯米)。每年春季和秋季是箭竹筍的最佳產期,以春季品質最佳。
箭竹筍外型筆直細長,體型嬌小約手指寬,筍肉嫩白纖細,味道苦中帶甘,而且口感脆嫩,適合涼拌、煮湯、或與肉絲拌炒。阿美族的傳統吃法是和鹹豬肉或排骨一起煮湯,或是整隻連帶筍籜(音為ㄊㄨㄛˋ,為竹筍上一片一片的外皮)烤熟,簡單料理就是一道道地的鄉土美食。但由於產量較少而稀有,因此在竹筍家族中,價格較貴。
箭竹也是阿美族人依賴甚深的生活材料,它的竹桿纖細,材質佳,被用來搭屋、圍籬、作棚架,也可作為竹蓆或編織器具,與生活文化息息相關。
【箭筍鹹豬肉】 材料:箭竹筍1斤、鹹豬肉半斤、蒜頭或青蒜5瓣、糖1/2湯匙。 作法:
|
竹與環境
竹林是地球上重要的天然資源,它的生命力強,可適應熱帶到溫帶,平地到高山等生態環境。在生活中,除了可以製成各式各樣產品,滿足我們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外,竹林對環境也有其它正面影響。
市區綠化選擇
▲竹林對環境的好處有很多。
竹子表面粗糙,具有消塵效果,對聲波的傳導具有吸收和阻隔等效果,可以大大減弱噪音。加上它旺盛的蒸散作用,能吸收較多熱量,降低環境溫度,增加濕度,因此是市區綠化、噪音和熱島效應管理上的好選擇。
水質淨化
竹子對水分要求度高,需要不斷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因此,在竹子能自然生長的地區,通常會有清澈的地下水。如果從保水機能來看,竹子對土壤水分高度吸收,是屬於負面影響。但竹子能淨化水質、提升氧氣和二氧化碳吸收,減少溫室氣體功能,對整體環境有良好效益。
穩固土壤
雖然竹子是淺根性植物,但因為根系橫向擴展,根與根之間非常密集,有網狀固結的特性。它廣大錯綜複雜的地下莖系統,能延遲雨水的沖蝕作用,對土壤具有濕潤作用,增加土壤的穩固性,減少表土流失。在城市地下管道,或其他不適合種植深根性樹種的地區,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野生動物的家
▲可愛的大熊貓會以竹子為食。
有一說法是,竹林中植物單純,不會聚集昆蟲和鳥類棲息。但在許多地方可以發現,竹林和野生動物間有相互依存關係。如:南美洲秘魯,熊和山麥蛾多以竹為食,野鳥也會棲息在亞馬遜流域的竹林內。非洲剛果,大猩猩從6月到11月,有90%食物是仰賴竹子。肯亞乾旱期時,山鈴羊會以密集灌木形竹林為食物。在亞洲方面,大熊貓和浣熊會以紫箭竹為食。印度和菲律賓,小型蝙蝠棲息在竹桿枝條上,大象、猿猴也會挖取竹筍食用。在東南亞諸國,也發現有超過15種鳥類是以竹林為生,這些都證明了竹林與動物間的關係。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曾寫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的枝幹挺直有節,有君子之風,廣受文人喜愛。而竹子隨風搖曳,風姿綽約,做居家、環境造景,既美觀又實用。更不用說竹子在生活中應用寬廣又環保,以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了。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 相關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