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活動成果

釋迦入課堂 臺東農改場於臺東市豐田國小深耕食農教育

發布日期
114-04-29
資料來源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更新日期
114-04-30

  為推廣校園食農教育,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於本(114)年4月29日(星期二)在臺東市豐田國民小學辦理的食農教育課程,以「釋迦」為主題,邀請第七屆百大青農林沛縈小姐擔任講師,參加學生與教師合計52人。課程從釋迦的產地背景、命名由來到栽培與食用方式,內容深入淺出、互動熱絡,提升學生對在地農業的認識與興趣。
  講師首先向學生介紹釋迦由荷蘭人引入臺灣種植,果實似釋迦牟尼佛頭飾,故俗稱「釋迦」,因幼果外表很像荔枝,自外國引入(舊時外國稱番),故又稱「番荔枝」。釋迦果肉雪白、口感綿密,香甜中帶微酸,富含維生素與膳食纖維,是臺東縣具代表性的經濟果樹。課程中,講師亦分享釋迦適合的生長環境、栽培過程、食用方式與挑選技巧。實作課程則是帶領學生進行播種體驗,讓學生學習栽培管理並理解友善耕作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參與的教師表示,學校許多學生的家長從事釋迦栽培,期望透過青農授課,讓孩子更理解父母的農務工作內容與辛勞,增進對家鄉產業的認同。
  臺東農改場持續推動與在地學校合作辦理食農教育課程,期望透過青農豐富的實務經驗,讓孩子們不僅學習農業知識,更能了解父母每日辛勤耕耘的意義,進而培養尊重自然與感謝父母的心,為地方農業文化注入傳承的新動力。
講師上課情形
講師上課情形

講師運用教具引導學童認識釋迦花器
講師運用教具引導學童認識釋迦花器

學生上課互動情形
學生上課互動情形

講師指導學生種植體驗
講師指導學生種植體驗

學生體驗種植
學生體驗種植

豐田國小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
豐田國小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