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5)日由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辦理「食趣農遊・漁人生活【五感育樂實驗室】」系列課程,首場「食魚教育」課程於馬公市「年年有鰆工作室」開設,結合澎湖獨有的海洋文化為核心,透過講座與實作體驗,帶領參與者從五感探索海洋文化與永續精神。
上午課程由「離島出走工作室」分享石滬歷史與永續價值,並搭配石滬匠師體驗活動,讓學員實地體驗百年捕魚的文化技藝。下午課程則由「年年有鰆工作室」進行食魚教育課程分享與敲魚乾體驗,介紹澎湖傳統的魚乾製作與料理方式,讓學員從動手做中體會惜食文化與海洋資源的可貴。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藉由農業部的資源挹注及食農教育政策推動,讓大眾深入認識澎湖石滬文化背後蘊藏的智慧與價值,同時,透過五感學習模式與在地漁業文化結合的體驗設計,引導參與者了解早期漁獲的保存、初加工方式與相關經濟型態,讓食魚教育從「吃魚」出發,進一步連結到永續漁業、在地產業與海洋保育,以重新思考飲食與海洋環境議題。
為推廣食農教育並深化民眾對澎湖農漁文化的認同,「食農教育」系列課程將於114年8月16日(六)於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持續辦理,相關報名表單將於8月上旬開放,歡迎關注「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粉絲專頁以獲得最新資訊。
- 相關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