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活動成果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

發布日期
112-09-19
資料來源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更新日期
112-12-01

       在我國《食農教育法》通過後,本場為深入探討食農教育在「農育」這一領域上的各項做法,特與北海岸三個在農事體驗琢磨的農場們,並依其所需要精進的議題,成立食農教育聯合技術服務團隊,前往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牛埔有機農場以及石門區的出磺口農場。本團隊由秘書施錫彬領隊帶團,邀請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黃麗君系主任、園藝暨景觀學系吳思節副教授、前農業試驗所退休菇蕈研究員宋細福老師以及淡水區農會杜金仲指導員等,集合農業經營管理、食農教育推行、品牌營銷、農產加工及栽培技術等專業人員,共同組成團隊,提供多面向的診斷服務。

       首站先以「牛埔有機農場」二代青農盧苡甄為標的,苡甄也是現任新北市青農聯誼會會長,農場以短期葉菜類為主,目前網室設施約0.4公頃,露天栽培根莖類以及長期蔬菜,皆通過有機驗證;作為大臺北都會的都市農業角色,農場思考著對於來到農場體驗食農教育的顧客,希望能看到的可以是更多樣化的食材真實面貌,去(111)年開始與本場建立小型試驗合作,今年完成椴木黑木耳的栽培生產與實際銷售,無論是新鮮感或是風味、口感,皆獲得消費者廣大迴響,惟在實務栽培上仍舊面臨著問題,本次服務團力邀前農試所菇蕈類專家,親自指導黑木耳栽培上的眉角。

       緊接著,由金山區「遠足生態農場」青農創辦人陳琬婷,向大家分享自己在食農教育帶團體驗的做法與歷來所遇到的難題及解決方式,在歷經草創期到發展期後,農場現以甘藷、玉米及蔬菜生產為主,另有飼養可愛動物,是近年來受親子遊客所青睞的假日好去處,深受在場服務團人員們的肯定。不過,琬婷仍思考著農場內的視覺設計、動線或小細節處,似乎還可以更符合食農教育的氛圍,以及對於接待體驗團客是否有著減輕人力運營負擔的方式,現場經由多方交流討論期望給予其發想,在設計感方面臺大會將需求帶回園藝景觀系上討論,本場並期望後續能與業師直接親臨農場給予診斷服務。

       馬不停蹄的,服務團來到石門區「出磺口農場」,由二代青農陳韻竹解說農場對於農事體驗這一塊,除了著重於稻米與米食文化之外,也重視本土原生物種的復育工作,讓來體驗的顧客們能夠深入體會大自然的難能可貴。農場主陳國志更在生態復育這項工作義不容辭,在帶領食農教育方面可說是石門當地的先驅者,服務團隊也與農場進行諸多方面的經驗交流,本場食農教育推廣人員也分別給予青農們不同的經營食農之方向。

       隨著服務團深度踏訪,原來大台北地區有著不少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期許未來這些青農女力們,能為農業經營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關照片
  •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
  •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
  •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
  •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